分享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正文完整版)》

 禹杰 2014-08-03

可亲的同仁、博友、网友:

非常感谢您赐读下面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并提出宝贵建议。下面方案是我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实践报告或理论文章的基础上设计的理论性方案。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尝试取得成功,我迫切需要您在以下方面提供具体经验和建议:

1、从您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经验来看,下面所设计的理论性方案存在哪些重大缺陷?

2、为使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更加胜利,能否提供可资参考的反馈评价细则?

3、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哪些辅助性的措施并提供相关资料,例如组长培训?

4、就物理学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如何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刘大明

一、原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教学模式,遵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理念的丰富、多样、灵活教学观。就当前国内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下面几个有关教学实践研究和传统经验理论是实践者提及最多的。

1、合成教学法(complex instruction,简写CI)

合成教学法,最初是由美国加州的教育学者开创并发展起来的。在加州的研究发现,在混合能力班(mixed-ability)使用合成教学法的学生,不仅数学成绩优于分层教学的学生,而且还更加喜爱数学,行为表现也更好。后来CI在英国得到推广发展。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乔·鲍勒指出:“很多家长支持分层教学是因为它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但合成教学法能使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受益,受益最多的也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因为他们有机会学得更加深入。”

一般地,CI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扮演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每个小组要协作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而且,每个人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如果组内有人遇到了困难,其他成员要为他提供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将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汇报展示。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

大多数教师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其中“组内异质”或许就借鉴了合成教学法的做法,而“组间同质”显然是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同学的学习斗志。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都受益,受益最多的也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是因为它符合一个著名的教学实验结论。我们把这个教学实验结论,称之为学习金字塔理论。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现已成为全世界学习和培训的主要资料。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运用了“教别人”、“讨论”、“演示”等高效学习方式,限制但不抛弃传统的“听讲”这一低效的学习方式。

实际上,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前,我国古贤和近代著名教育家就提出过类似学习观点,例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得格外明白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二、分组原则和座位安排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教师有必要发挥协调与独断双重角色;又为了保证小组成员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促使小组讨论积极有效、热情活跃,学生应有一定的民主选举、自由搭配权。具体做法是:

假定班级共有54位同学,每组6个成员,共分9各小组。

教师首先结合总成绩和学科成绩综合考虑,把总成绩相近的、学科学习特点相似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为表述方便起见,单以总成绩为例,把学生按总成绩排名分成6个选组——第1-9名、第10-17名……依次分为6个选组。

学生再以自由组合的方式,从以上6个选组中分别选出一位同学作为本组的一个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因为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生源地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极少同学闹情绪。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发挥协调、劝解、安慰的作用,使得这部分同学的情绪得到疏导和安抚。

学生分组后,座位安排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圆桌型,一种是田字型。这两种类型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一切取决于校情班情。

考虑到是个人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而其他任课教师不一定认可或愿意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又考虑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问题,决定采用田字形座位(基本上与传统教学座位安排相同)。即如下图所示: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正文完整版)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如此座位安排,既不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影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而言,当教师主题引导、拓展精讲、总结评价时,学生就回顾传统坐姿,专心倾听教师发言;当需要小组讨论时,每一组的前一排同学掉头倒坐,形成“圆桌”型,即刻讨论。

另外,对于同一课题(问题)讨论后,不一定要让所有小组都分别进行研讨成果展示,原因有二,其一课堂时间有限,不容许一一展示;其二轮流在后面展示的小组,要么展示成果与前面小组重叠冗余,要么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中间三组可规定为展示小组,要求展示内容不能重复冗余;两边六组为倾听+质疑小组,认真观看倾听展示小组的展示活动,力争提出质疑问题,便于促成深度交流学习——即组间研讨。

为了教学公平起见,小组座位采用左、中、右三大组实行左右整体平移;每一大组内三小组实行前后整体巡回移动;小组内成员的座位也实行前后轮流更换。平移更换周期为一周。如此可以保证每一小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坐遍教室每一个角落,去除了优、劣座位的“争夺”问题。

三、成员职责分工

在班级授课制短期内不可更改的情况来看,构建一个积极、有序、稳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该促成班级管理的优化升级。另外,就“合作学习”而言,为使讨论更加有序、深入、聚焦,也必须构建一个文明、和谐、有效的研讨程序和原则。为达成这些目标,对小组成员进行一定的职责分工十分必要。

为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小组每一成员都安排一定职务;在管理上,采用二级交叉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教育教学畅想——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正文完整版) - 姚铎俟 - 姚铎俟教育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对本小组的学习、纪律、荣誉等负全面领导责任,对组内成员起到凝聚和团结作用,对组外合作起到协调和联络作用。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及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监督组误加或误减分数。

纪律员:提醒本组成员在课堂内外遵守校规、班纪、组约等规定,对于严重违纪者,协助监督组和教师调查核实违纪事实经过,通报相关事实和惩戒决定;接受、核实、转达来自于组内外同学的违纪举报;对其他小组成员的严重违纪进行督察或提醒。

声控员:对小组成员讨论时的音量大小进行监督提醒,小组内课内外讨论使用小音量,使音量尽量控制在本组范围内(鼓励小组成员在讨论时运用唇音、笔写等无声方式交流);在小组研讨成果展示和组间讨论采用大音量,声音宏亮流畅。

时控员:对于限时讨论或限时合作等学习活动内容,在时间上对成员进行提醒督促。

宣传员:对本组取得的重要研讨成果、获得的荣誉、创造的新方法进行报道宣传,也配合班级宣传员,办好黑板报,班刊等对外宣传活动。

教师应该就以上各职责负责人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其中对于组长的培训尤为重要,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有必要建立小组长定时定期联谊会,及时趁早发现已经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小组长的全方面能力。另外,教师对小组长的工作或能力给予更多但不泛滥、客观而不虚假、真诚而不敷衍的鼓励,使得小组的工作积极性和动机得到有效加强。

四、组约、班纪的产生原则和办法

任何一个合作性组织,在具有一定合作意愿的基础上,都要建立一套符合基本常情且大家愿意遵循并维护的严明规章制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样要建立这样一套规章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下的一个教学模式,其所谓的“基本常情”,就是校情,而校情指的是,由校园传统文化(校训、校史、校规、作息要求和一贯性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统称)、各级领导管理理念和风格,全体教师的较为共性的教学理念和风格,以及当地社会成员特别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的期待等方面的总特点。因此,采用民主方式制定组约时,一定要向全体同学通报校情,并讲明制定组约一定要符合校情的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合作”,而所谓的“合作”,就是学习上相互帮助、纪律上相互督促,情感上相互支持,归根结底就是要多交流、多沟通、多探讨。其中,在学科学习上,“合作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方式。然而,泛滥的、无节制的、虚假的“合作讨论”不仅仅不利于学习,甚至会滋生一系列的班级管理问题。这自然也不符合校情。

基于以上考虑,鼓励同学们把课外“合作探讨”活动尽量地安排在课堂之外(早读前、课间、午间、晚间),不得不占用自习课时间的,则要遵守定点、定时原则。这实际上就是由校情和学情决定的事例,应该在组约和班纪中体现出来。

总之,组约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制定,其中把各小组组约中共性部分提取出来,上升为班级纪律条理,即班纪。

值得指出,把组约和班纪制定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一项学习课程来看待,既有利于增加小组的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更有利于班级文化的生成。

五、反馈评价

如同任何一个合作性组织都需要构建严明的规章制度一样,所有发展性组织都会构建一套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实际上,奖惩制度是规章制度的延续,只不过因为它有着“突出”作用而受到格外重视,时下用“反馈评价”等时髦词汇代替“奖惩”二字。

不管是反馈评价,还是奖赏惩罚,其本质性的价值要求是促进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面评价或奖赏对人的激励更有效,更容易促进人的发展;但是赏识过度,或完全放弃批评的作用,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导致“恣意膨胀”,最终适得其反。恰当的做法是,以奖励为主,惩戒为辅,惩戒隐含于奖励之中。

以惩戒为主的过往做法中,“连坐”是社会组织中一项十分常见的惩罚制度。业已证明,这种惩戒制度极端不人性,应当唾弃。然而相反,以奖赏为主的先进做法中,对整个团队进行集体奖励,这有利于促进团队的整体发展,最终也促进团队成员个体发展。

综上,在设计奖惩评价方案时,多设置团体性奖励项目,而且对个体突出表现的奖励要惠及团队所有成员;少设置团体性惩罚项目,特别是对个体极端不良表现的惩戒不要影响团队其他成员。

另外,在当前社会的教育评价环境下,突出学习成绩的评价的基础上,绝不能忽视“纪律”、“卫生”、“体育”和“生活”等方面的评价,即学业评价与其他方面的综合评价的权重系数力争平衡,例如6:4或5.5:4.5。

以上为设计奖惩评价方案的总原则,具体的评价方案应该结合班级规则制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特点以及校情等综合因素来设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