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旧时邹平县那些“韩”字号村庄

 庄户老土 2014-08-03
 我的祖上是在200多年前从邹平逃荒来到沂水的。小的时候对于寻根这样的事情没有太在意,虽然有时候也会想200多年前的老家具体在什么地方?那里的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造成先祖背井离乡到外地求生的原因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老家里同族的人还有哪些,他们的后代现在怎么样?一连串的问号把人绕得云里雾里,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最后还是不得不叹息一声,然后回到更现实的生活中来,毕竟眼前的事情是活灵活现的,要上学,要上班,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
    直到退休前的几年,送走了老人之后,孩子也长大到外地上学,工作恰恰又进入敷衍了事、混天熬日的节奏,空虚无聊之余时常觉得过去的几十年一路走来有很多的经历值得回味,和家族里的长辈、兄弟凑在一起的时候话题也每每从柴米油盐、儿娶女嫁渐渐转向过去的历史,慢慢地,心里萌发了要把这些陈旧事整理一下的冲动。
    如果仅仅是漫无目的、海阔天空地闲扯,一些未知的问题会轻松绕过,但要把这些付诸文字,每一个坎儿都必须铲平,否则无法向前推进,事实往往是铲平一个坎儿之后另一个坎儿马上就来到你的面前挑战你的毅力,直到推进至前三代历史的时候,思绪终于不再如从前那般活跃,仅一个前三代祖公的分代问题就久断不决,加上一直困扰全家族的家谱问题和小时候那些一连串的问号都必须向老家邹平索要答案,于是,从不由自主到欲罢不能,进而怀揣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踏上这条充满坎坷的寻根之路。
    家族中传下来的说法是我们的祖上来自邹平的韩家村,所以先从查找韩家村的资料入手,一边在网上广发信息寻找韩家村的本家和那里的家谱字辈,一边如饥似渴地查阅邹平县的资料,凡是涉及邹平的资料不问出处一律收藏,甚至不辨真伪一律视为至宝。由于对邹平的历史缺乏了解,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山东省曾经有过长山县和齐东县,也不知道现在的邹平是由建国初期的长山县、邹平县、齐东县三个县合并而成,因此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祖上只是说来自邹平,并没有说来自长山或是齐东这个问题。就这样一边做着无用功,一边充实着自己,走两步退一步地蹒跚而行,资料也从一穷二白小燕衔泥般地积累起来。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核实、筛选的过程也是自己经历碰壁、失败、反思的过程。在无数次的碰壁、失败之后,反思——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随后,视野渐渐扩大,资料来源日渐宽广,思路和方向也慢慢清晰起来。
    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今天邹平县叫韩家村的确有黄山街道和青阳镇所辖的两个韩家村,黄山街道的韩家村与我们家族的传说稍有出入,而青阳镇的韩家村几乎找不到韩姓本家,这使得我在开初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幻想成为泡影,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邹平县有多个村名中带“韩”字的村庄,尽管今天在字面上不直接称“韩家村”,甚至也不称“韩家庄”或者“韩家”什么之类,但在旧志中却大部分冠以“韩家”字头,如:韩家庄(多个)、韩家店、韩家套、韩家湾等。想象中的目标渐渐隐退,原来不在搜索范围内的目标一下子冒出许多,这让我始料不及。
    看来,梳理《长山县志》、《邹平县志》和《齐东县志》中村名中带“韩”字的村庄,再与今天邹平县中村名带“韩”字的村庄一一对照,从中筛选出旧时邹平县的“韩字号”村庄是势在必行的了。幸好查到井窥斋的博客有一篇文章《老邹平诸村镇》,文中列出旧时邹平所辖的全部村庄,出于维护资料的完整性和尊重原著的考量全文转摘如下(其中涉及“韩字号”村庄的部分以下划线和黑体字突出标注):
    
据康熙版《邹平县志》记载:“茅檐蔀屋,村落纷绮,人烟绣错,齐固群萃州处之乡,况熙熙皞皞久被皇风哉!邹邑统以六乡,乡有里,里有村。《旧志》(所云里社),分列八方,殊淆里甲。兹各提其纲而系之所属,其中市镇、桥梁悉为详注,版籍瞭如指掌矣。邹平旧有八乡:曰伏生,曰长白,曰醴泉,曰梁邹,曰仁义,曰会仙,曰齐东,曰青城。自明洪武十二年,割会仙、齐东二乡益齐东县。十六年,又分梁邹乡之半益齐东县。十七年,割青城乡益青城县。邹之里社减矣!于是即所存之五乡内,摘出城郭编户,增立坊廓一乡,为六乡,共编户五十七里。坊廓乡编四里,城里、四关属焉。安家庄属南关,河西张家庄属西关。”

兹抄录邹平县村镇(里社)于下:

    一、坊廓乡(城区)

    四里所辖村镇有: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安家庄、张家庄。

    二、伏生乡

    ●伏一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高新街道,县城东北。]

    东范家庄、西范家庄、南范家庄、北范家庄、七里铺(村中有 张长白先生祠、村东有白条河桥)、牛家庄(接长山界)。

    ●    伏二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黄山街道,县城西南。]

    周家庄、景家庄、乔木庄、代庄、李家庄、孙家庄。

    ●    伏三里领十二村[井窥斋按:今在黄山街道,县城西南。]

    碑楼庄、贺家庄、会仙庄、郎君庄、郭庄、曹家庄、樊家庄、石家庄、崔家营、鲁家泉、黄家营、崔家庄。

    ●    伏四里领十四村[井窥斋按:今在黛溪街道,县城西北。]

    韩家坊(有大集)、大李家庄、小李家庄、张家庄、张家山、马家庄、韦家庄、高家庄、南韦家、王家庄、十里铺、刘家庄、成庄、接官亭。

    ●    伏五里领二十四村[井窥斋按:今在西董镇。]

    东赵家庄、樊家洞、小山前、芦泉、冯家庄、石家庄、井家庄、丁家庄、王家庄、孙家峪、象山前、西赵家庄、上娄庄、下娄庄、聚仙庄、吉祥庄、郭庄、秦家沟、黄家河滩、贺家庄、郭家洞、书堂(范文正公读书处)、柳家庵、三官庙。

    ●    伏六里领十六村[井窥斋按:今在黄山街道,县城东南。]

    柳泉庄、樊家庄、小杨堤庄、段家庄、韩家庄、车家庄、蒙家庄、禾家庄、杨家寨、马家寨、高家庄、刘家庄、唐家庄、于齐庄、松园庄、朱家堂(接长山界)。

    ●    伏七里领十一村[井窥斋按:今在西董镇北部、县城东南。]

    鄢家庄、黄山前、侯家庄、见埠庄(有白条河)、伏虎庄、吕家庄、盖家庄、逯家庄(有集)、月河庄(有白条河)、代庄、杨家庄。

    ●    伏八里领五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水库以东。]

    黄鹂庄、小店镇(有集、镇西北有伏夫子祠)、董家庄、苏家庄、崔家庄。

    ●    伏九里领七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水库东南。]

    魏家庄、南村、郭家庄、木王庄、宋家庄、杨家庄、刁家庄

    ●    伏十里领三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水库东北。]

    颜李庄、西颜李庄、张家套。

    ●    伏十一里领十一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镇附近。]

    官庄、韩家店(有集)、孙家庄、邱家庄、白家桥、王家庄、碱场店、李家庄、辛庄、赵家庄、张家庄。

    ●    伏十二里领七村[井窥斋按:今在县城东南、长山镇西南。]

    大杨堤庄、鲍家庄、北逯家庄、陈家河堐、太和庄、王家庄、平原庄(魏平原县城)。

    ●    伏十三里领五村

    韩家庄、小庄、永和店、刘家寨、杨村(村南有猪龙河桥)

    ●    伏十四里领七村[井窥斋按:今在焦桥镇南部。]

    刘家道口、纪家庄、董家庄、释家道口、高家道口、省庄、毛张庄(有孝妇河桥)。

    ●伏十五里领八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水库西北。]

    颜家桥(有小清河桥)、释家套、姚家庄、冯家庄、耿家庄、旧口(有集、汉梁邹县城)、丁家庄、张家庄。

    三、长白乡

    ☆    长一里领九村[井窥斋按:今在县城以北、属黛溪街道。]

    滕家庄、北辛庄、城子庄、后城子庄、收子庄、马庄、言芳庄、西河庄、后马庄。

    ☆    长二里领五村[井窥斋按:今在县城以北、属韩店镇。]

    萧家庄(有集)、小王驼庄、小言庄、开河(有小清河桥)、王家庄。

    ☆    长三里领一村[井窥斋按:今在县城西北、属韩店镇。]

    上口(有小清河桥)。

    ☆    长四里领三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镇西南。]

    大王驼庄(有集、村南有小清河桥)、李家庄、交东庄。

    ☆    长五里领四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东北。]

    北牛家庄、解家庄、崔家庄、南牛家庄。

    ☆长六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镇西北。]

    东白家庄、西白家庄、波踏店、西韦家庄、霍家庄、小官庄。

    ☆    长七里领七村[井窥斋按:今在韩店镇西北。]

    仓廪庄、邢家庄、左家庄、十户庄、刘楷家庄、二辛庄、窝村。

    ☆    长八里领十村[井窥斋按:今在九户镇东南、孙镇西南。]

    王五庄、周家庄、罗家庄、信家庄、大陈家庄、时家庄、安上、顺和庄、刘家庄、陈玉平家。

    ☆    长九里领八村[井窥斋按:今在九户镇东南。]

    成家庄、张家庄、潘家庄、苏家桥、孔家庄、孟家坊、步王台(赵台城)、十户官庄。

    ☆    长十里领七村[井窥斋按:今在九户镇西南、属魏桥镇东南部。]

    吕家寨、堐镇(有集、即古堐店镇)、杨家庄、言家庄、郭家庄、张家庄、孙家庄。

    四、醴泉乡

    ◆    醴一里领十一村[井窥斋按:今在青阳镇东北、东南附近。]

    浒山铺(倚山沿水)、马步店、耿家庄、刘家庄、钟家庄、东窝陀、陈家庄、徐家庄、郭庄、滑庄、涌泉庵。

    ◆    醴二里领四村[井窥斋按:今在青阳镇西南。]

    西窝陀、董家庄、赵家庄、代庄。

    ◆    醴三里领四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以南。]

    宋家庄、成家庄、高家庄、许家道口。

    ◆    醴四里领三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南部。]

    孙家闸(庄南有小清河桥)、东闸子庄、柴家桥(有小清河桥)。

    ◆    醴五里领四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西北。]

    颜家集(有集)、韩家庄、西张官庄、重兴官庄。

    ◆    醴六里领五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四围附近。]

    明家集(有集)、兰芝里、田家庄、耿家庄、东张官庄。

    ◆    醴七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西南。]

    段家桥(有小清河桥)、大张官庄、高家庄、曹家庄、宋家集、辛德庄。

    ◆    醴八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魏桥镇东南部。]

    田家庄、马庄、桥子庄、刘家井、郑家庄、粉张庄。

    ◆    醴九里领十村[井窥斋按:今在明集镇西部。]

    于家庄、王家庄、宋家庄、菅家庄、吴家庄、左家庄、大碾庄、罗圈庄、辛桥、王少唐家庄。

    ◆    醴十里领八村[井窥斋按:今在魏桥镇东南部。]

    杨家庄、王家庄、程和铺、丁家庄、郝庄、河沟庄、辛梁镇、魏家庄。

    ◆    醴十一里领二村[井窥斋按:今在青阳镇。]

    青阳店(明章皇后故里、有集)、韩家庄

    五、仁义乡

    ▲仁二里领一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仁马寨。

    ▲仁三里领一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南贾寨。

    ▲仁五里领五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孙坊庄、贾庄、王家庄、于林、高家庄。

    ▲仁六里领五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宫家庄、胡家庄、张王庄、胡家店、徐家庄。

    ▲仁七里领二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岳家庄、魏家庄、张家庄、李家庄、王家庄、田氏庄、毛家店。

    ▲仁八里领一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刘户庄(龙虎庄)、段家庄。

    ▲    仁九里领一村  [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今花沟镇也。]

    花沟镇(有集、东梁邹故址)。

    ▲    仁十里领十村[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沙高庄、马家庄、徐家庄、大庄、侯陈庄、李家庄、宋家庄、冯家庄、官庄、高家庄。

    ▲    仁十一里领二村[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田镇今高青县城也。]

    田镇(有集)、石槽。

    六、梁邹乡

    ★梁一里领十一村[井窥斋按:今在孙镇东南。]

    冯家庄、党家庄、蔡家庄、刘家庄、李家庄、高家庄、张家庄(井窥斋按:张临故里)、王家庄、五户庄、陈家庄、顺和庄。

    ★梁二里领十一村[井窥斋按:今在孙镇东北。]

    东南四庄、中南四庄、西南四庄、杨家庄、安家庄、赵家庄、腰庄、宋家套、郑家寨、老牙赵庄、复兴庄。

    ★梁三里领八村[井窥斋按:今在或孙镇东北,或在高青县境内。]

    辉里庄(有集)、龙桑庄、车郭庄、小刘宋庄、三户庄、曹家庄、潘家庄、小三户。

    ★梁四里领九村[井窥斋按:今在高青县境内。]

    陈家庄、吕家寨、贾庄、杏行、后石门、郭家庄、吉祥庄、小辛庄、前石门。

    ★梁六里领六村[井窥斋按:今在孙镇附近。]

    范家庄、都路平、大里庄、孙家镇(有集、即汉隋唐邹平古城)、北辛庄、高唐寨。

    ★梁七里领四村[井窥斋按:不详何处。]

    打鱼李庄、于家庄、何家庄、官庄。 

     这篇被井窥斋先生称作“康熙版”的《邹平县志实际上是民国三年栾钟壵、赵仁山等在原康熙版的《邹平县志》经数次修纂、续纂的基础上再行补充修纂的民国版本,其中可资证明的不仅有《邹平重印县志序》,而且此版《邹平县志》卷一《总记》中记载的是自汉代至清朝嘉庆年间邹平县发生的大事件(第99页至第144页),还有第145页至158页的《道光十六年续纂》以及卷二之《方域考——里社》篇之后的一段按语:按,旧志邹平县六乡五十七里查仁义乡共十里,原有仁第十一里而无仁第一里,今又无第四里,梁邹乡亦无第五里,共存五十五里(第209页)。这段按语没有另外加注年代和编纂者的信息,说明该按语是栾钟壵、赵仁山等修纂时所加,上篇中关于邹平县里社的内容也恰恰印证了这个按语。问题是,有资料记载仅清代就曾九次修纂《邹平县志》,康熙版的《邹平县志》算来应该是第二次,那么,如此明显的纰漏为什么在以后的七次修纂中都没有校正而非得留到民国?是编纂错误还是资料保管有失造成残章短节?若为后者,虽资料缺失但村庄还在,实地勘察轻易就可补齐,为何要默认既成事实?也罢,只要缺失的仁义乡第四里和梁邹乡第五里中没有“韩”字号村庄就无碍于我的寻根,我想,我的运气没有那么差!    此前,我也曾寻觅到某些资料中有康熙版《邹平县志》的提法,并且下载了民国版的《邹平县志》影印本,因为没有细致阅读,以致形成错误判断,认为康熙年间和民国时期都与我们祖上来沂水的时间相去甚远,这些县志上的资料会不会与我们祖上离开邹平时的情况有出入?现在看来是我粗枝大叶了,资料的连贯性是毋容置疑的。
    以下是查证结果及需要说明的问题与配发的图片。
    一、伏生乡伏四里韩家坊即现在的黛溪街道韩坊村。

    二、伏生乡伏六里韩家庄即现在的黄山街道韩家村。

 

    三、伏生乡伏十一里韩家店即现在的韩店镇韩店村。


 


    四、伏生乡伏十三里韩家庄即现在的韩店镇崔韩村。


    五、醴泉乡醴五里韩家庄应是今魏桥镇北韩村。今天的魏桥镇的大部分辖区虽为旧时齐东县所辖,但在2001年并入的里八田乡却是由旧时的邹平县所辖。由于《邹平县志》给出的醴五里的村庄与现实比对仅有颜家集可资借鉴,重兴官庄和西张官庄都没有查到,与这片区域相毗连的明集镇和魏桥镇也无同名的村庄,所以只能参照其他村庄的方位上判断北韩村是否与醴五里的韩家庄相符 。下列图五(一)和图五(二)分别标注了醴六里至醴十里和长七里所领村庄的位置,图五(三)则标注了这些里社的大致区域,从图五(三)看,北韩村刚好被包围在这些里社之中,故有此判断。 另外,在北韩村至颜家集这片区域内还有薛官村、孙官村、牛官村三个村在《邹平县志》上找不到对于的村名,这几个村是否是由旧志上的重兴官庄分化而来呢?如果答案肯定,这个韩家庄就可确定是北韩村。(见图)

    六、醴泉乡醴十一里韩家庄即现在的青阳镇韩家村。 

    结语:行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读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村名,直感觉故乡不远。韩家庄、韩家店、韩家坊还有张家、王家、李家、赵家。。。。等等,这些地名中带着淳朴、厚重、亲切的乡土气息,如果不出意外,我的故乡就在这几个“韩”字号村庄之中,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气息,触摸到《县志》里描述的故乡:茅檐蔀屋,村落纷绮,人烟绣错,齐固群萃州处之乡,熙熙皞皞久被皇风。还有那委婉秀美的黛溪河、猪龙河、小清河,似乎永远环绕、依偎着宁静的故乡,而故乡也乐得在这流水潺潺、杨柳青青的画卷中沐浴着阳光、春风,伴着鸡鸣狗吠和孩童的嬉戏悠闲地打发着时光。。。。。

    不,故乡似乎也不是一直这般秀美,也曾数度厄运频临,那场连续三年的大旱曾使她满目疮痍、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我的祖上就是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灾难被迫绕过累累白骨,挥泪别乡,从此远离了黛溪河、猪龙河、小清河,远离了黄河的涛声。那可是生他养他的土地啊,那里也有他们的亲人。。。。。
    不止一次地有人问我,你那么执着地寻根是为什么?几百年前的事了,与现实已经毫无瓜葛,就是为了那部在今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家谱吗?我回答他们说:也是,也不是。这里面有我对祖上的敬重,有对历史的敬畏,有魂牵梦绕的故乡情结,说不清,也道不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