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式主义在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中的适当性

 金匠尚玉 2014-08-03

  今天,批评家总是乐于解读当代艺术界的种种现象。如果没有评论家的话,那么,观众将如何去接受这样错综复杂的艺术界?尤其在学术讨论里,艺术作品一直在被阐释的过程中。艺术家、艺术作品、批评家、观众这四个当代艺术界中的因素之中唯有一个能够影响其他三个因素的要素,这就是批评家。值得注意的是,批评家所用的理论以及阅读方法论势必会影响欣赏艺术品的感受。下面,我先介绍一种阅读艺术的方法论,即形式主义,并对其作简单说明,最后讨论该理论是如何影响当代艺术的。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Formalism),旨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有形式主义行为的人,被称为形式主义者。该学派来自于俄罗斯二十世纪初期。那么,到二十世纪中叶时,形式主义思想演变为英美新型的批评倾向,即新批评(New Criticism),而新批评的特色被题为‘文本细读法’。当然,这里的“文本”指艺术作品。

  以绘画为例,形式主义着重一幅画中的结构性因素,譬如颜色、线条、形状以及质地(texture)。形式主义理论排斥的因素包括一幅画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甚至所有在画外的因素都不足轻重。换句话说,艺术家本身、艺术家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民族处境等都无法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画的意思。艺术作品的创造动力、历史背景、艺术家生平一切皆不重要。

  形式主义和中国当代艺术

  在西方艺术界中,形式主义已经被现代主义、波普艺术埋没了。其他阅读法,即符号学、结构主义以及解构主义比形式主义更为贴切、更具有复杂性。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盛行之前,形式主义已经被淘汰了,但是在阅读及阐释中国当代艺术时,形式主义确实好用。重要的是形式主义的阅读离意识形态批判的距离相当远。这种客观性是好用的,能够把关于艺术的审美讨论隔在客观的空间里。而这种客观性还是涉及感情,实际上形式主义艺术家的目的总是在于挑起观众的眼睛里的审美情感。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忽略了内容与语境。内容不是不存在的。审美情感也应该有生活中的共鸣才能够浮出来。总之,形式主义将形式与内容分为两个不相干的现象还是造成过度刻意阅读方法论。

  中国当代艺术,从‘85新浪艺术时期起,大致按照形式主义的创造论发展,而且中国艺术批评家也是越来越排斥意识形态的分析法。好的是,如果将艺术论独立于政治论、经济论、社会论等,那么,艺术能够自由一些,可以喘口气,放松地去探索创造的各种方式、各种的艺术态度。但是,如以上提及就艺术评论家的关键性而言,批评家总是带有意图去分析艺术作品。评论不等于创造,同样地,评论家的脑子以线性思索编写文章,恰好艺术家的工具则是视觉因素,即颜色、线条、结构、质地等。我觉得,形式主义正式地来说,属于艺术家的一种选择,而不属于批评家单一用于阅读作品的方法论。形式主义是个创造法,而不是一个全面的批评论。

  康书雅

  原标题:形式主义在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中的适当性

  原文链接:http://collection.sina.com.cn/ddys/20140116/0938140532.shtml

  稿源:新浪收藏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