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

 匆匆行者 2014-08-03
1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
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2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认识真正的自己。

3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
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4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不三不四。
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不三不四。

5当你和对方有同样的秉性时,你会对对方的批评产生反感嗔恨甚至激烈反弹!

6当你内心的秉性化了时,你什么都看的清清楚楚,但绝对不会对对方恼火和反感,更不会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嗔恨和反弹。
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
一个真正化掉秉性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和慈悲,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发生的,没有丝毫的压抑和作秀,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7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
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 
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看清自己的我执,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
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缘来之语73: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
藏密上师:
我过去跟你们讲过,笨的人读书,聪明的人读社会,有智慧的人读自己--读书、读人、读己。你先把你自己读明白了,然后再去读这个社会,再去读书。你连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明白社会?怎么明白书中道理呢?
王凤仪老人:
1人想明道,先悟自己的道,再悟家人的道,后悟别人的道,最后再考察万物的道。
2人没把自己的教义悟透,才自找烦恼,论胜争强,自以为是护道,哪知耽误了自己成道,你说可惜。
3自己未明白,而求人家明白的方是大愚人。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投影”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现象,可惜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其原理。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心中的愤怒,所以只能把愤怒投影到别人身上,对于我们投影到别人身上的消极特质,我们会感到本能的嫌恶。我们会一边压抑自己的愤怒,一边鄙视那些暴跳如雷的人。对于我们投影到别人身上的消极特质,我们会感到本能的嫌恶。

如果你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傲慢,就不会对别人的傲慢感到非常反感,因为在你身上,“傲慢”的接口已经被盖板保护起来了。只有在我们欺骗自己,拒不承认自己心中某些特质的时候,才会对别人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过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