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穷”何来“小康”》(转)

 黄建伟882 2014-08-03

“心穷”何来“小康”

《中国青年》第22期 作者 曾颖

   

    多数人的生活已小康起来了。其过程颇有点像一个寓言:一群乞丐被关在饭馆门外,饿得眼睛发绿。突然有一天,饭馆老板宣布,大家可以进来吃饭,免费管够。当时的场景是可以想象的——争抢、抓扯也不管什么吃相,惟恐老板猛然宣布停止供饭,好日子戛然而止。

    老板没有宣布停止,而是宣布无限量长期供应。大家紧张感消除的第一反应,是收起不雅的吃相,随后是提升档次,要求老板来两杯并非饱肚子但能提升就餐精神感受的酒。酒杯在手,发现手上、脸上、身上的油渍斑斑,本能的愿望就是换衣服;而一旦好衣服上身之后,自己的吃相和做派,也就不能不顾及了。一旦顾忌自己形象,并恬然面对食物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再是乞丐了,因为他们的心不穷了。

    小康社会,指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种与物质相适应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是闲适、安然和充满幸福感的。而不是计较于它是否是名牌、价格贵不贵,是不是成功人士常用的。他心里明白,不管是多高档或低级的床,只要能承载安然的睡眠,就是好床;他知道,无论多高级的车,不过只是位移工具;他知道,成功的标准,物质量化是有谱的,发自内心的富足感,才是真正的富足。而大多数人即使在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中,却不知富足为何物。因为他们心灵中没有这种感知能力,它们永远无法安宁、快意并最终“小康”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