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123xyz123 2014-08-03
  1 黄芪桂枝五物汤
    
  1.1 方药组成 黄芪30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3片,大枣7枚。
    
  1.2 适应症 可用于阳气虚寒所致的多种疾病,如中气不足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痛;气血不足、感受外邪引起的血痹(西医之末稍神经炎);及颈椎病中属阳气虚寒、血行不利、经脉失养者。
    
  1.3 临证加减 脾胃虚寒而见胃脘痛,泛吐清水者,可加陈皮干姜,纳差、便溏者可加茯苓白术鸡内金;血痹而见肢体麻木刺痛者,可加桑枝姜黄鸡血藤;颈椎病(虚寒型)而见颈项及上肢痛、木、怕冷者可加鹿角霜葛根羌活当归等。
    
  2 病案举例
    
  2.1 胃脘痛 患者,女,41岁,农民。于2001年10月就诊,胃脘疼痛不适一年余,喜温喜按,遇寒则重,得温则减,伴纳差、神疲乏力、便溏。面色苍白,淡红舌、薄白苔,脉迟缓。胃镜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型)。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7枚,茯苓15g,白术15g,鸡内金15g。水煎服日一剂,五剂后患者诸证好转,继服本方十八剂后患者诸证消失而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胃脘痛由中气不足、脾胃虚寒所致。寒得温则散、气得按而行,所以痛处喜温喜按;脾气虚寒则受纳运化失常,故纳差;脾气虚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脉皆为脾胃虚寒之象,所以用本方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而取效。
     
  2.2 血痹 患者,男,47岁,工人。2002年8月就诊。四肢麻木怕冷半年,阴雨天气及劳累后加重。西医诊为末稍神经炎,用维生素等药治疗无效。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而涩。中医诊为血痹。治以益气养血、散风通络。

  方处:黄芪50g,桂枝10g,白芍10g,桑枝20g,生姜10g,大枣5枚,鸡血藤30g,姜黄10g,水煎服日一剂,5剂后症减,原方加减连服二十余剂诸证消失而痊愈。随访至今末见复发。按:本病系阳气不足,气虚血滞,营卫不和之血痹证。西医诊为末稍神经炎。以本方加味治疗,可达益气养血、散风通络之功,故疗效满意。
    
  2.3 颈椎病 患者,女,53岁,农民。于2002年3月就诊。自诉颈项及右侧肩臂疼痛麻木怕冷2月,加重10天。患者颈项僵硬,转侧不利,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甚时彻夜不眠。查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颈椎摄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诊为颈椎病(虚寒型),以本方加减治疗。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7枚,鹿角霜10g,葛根15g,当归15g,羌活10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二十余剂,而痊愈。
    
  按:本例颈椎病属中医之“痹证”范畴。病因素体虚弱、过度劳损造成正气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邪气留滞于筋脉,则筋脉闭塞,气血瘀滞。运用本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故可取效。
    
  3 体会

  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三种疾病,虽病名不一,但本质相同,属中医“异病同治”的范畴。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沦治原则上的灵活性。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临证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关键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