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妇产科医师的故事

 胡杨老人 2014-08-03

               

       一位妇产科医师的故事

             ——记昌吉州政协委员木垒县医院妇产科主任李琦

                李琦口述    李玉广整理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琦。

她是木垒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昌吉州政协委员。

她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医师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地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解除患者痛苦为己任,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各族母婴竭诚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和普遍赞誉。

曾经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

昌吉州吴登云式医务工作者;

昌吉州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

昌吉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昌吉州“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承载这些荣誉的,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用真情呵护母婴健康

 

2000年6月1日清晨。蓬勃欲出的朝阳给蔚蓝的天幕涂上了一抹鲜艳的橘红色。街道上,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没有嘈杂的喧嚣声,木垒县城的黎明静悄悄的。

突然,一串串急促的“ 嘀嘟—嘀嘟 , 嘀嘟—嘀嘟”声划破了晨光微曦中的宁静,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般的在马路上疾驰着,由远而近,停在了木垒县人民医院住院部门前。

   从救护车上抬下的是一位妊娠晚期出血的病人。患者巴扎尔古丽, 是一位来自大石头乡的哈萨克族妇女。 

   正在医院值班的妇产科主任李琦 当即对患者做了检查。

  

    李琦:检查发现:巴扎尔古丽是因为前置胎盘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病人出血较多,必须尽快实施剖腹产手术,否则会危及母婴的生命。

巴扎尔古丽被推进了手术室,实施了剖腹产手术。孩子被顺利地取了出来,是一个健康的女婴。可产妇却因为子宫收缩不好,出现了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立即开始给病人按摩子宫,并应用宫缩素等各种保守治疗措施以缓解病情。可是子宫收缩的症状并不见好转。血不停地从手术台上流到台下,30分钟后病人血压迅速下降,出现口唇及肢端发紫,神志不清,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叹息样呼吸等一系列重度休克症状。

   巴扎尔古丽生命危在旦夕。

   为了挽救巴扎尔古丽的生命,决定立即给病人实施子宫切除手术。

   可是一道难题却摆在了面前。没有血源,手术就没有保证。情况紧急,救人要紧,我号召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带头为病人献血。

   

   在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感召下,全院职工也纷纷伸出援手踊跃为巴扎尔古丽献血。经过化验,有8位汉族医护人员为患者义务献血。参加献血的人有院领导,也有普通职工;有妇产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张欢,也有即将退休的护士长刘淑兰。流淌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精神和民族团结情谊的1600毫升鲜血,缓缓的注入了巴扎尔古丽的体内。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成功了,巴扎尔古丽得救了。 当医护人员推着巴扎尔古丽走出手术室时,过道两旁等候的病人亲属和朋友,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巴扎尔古丽的丈夫走到李琦主任面前,握住她的手,泣不成声。

    巴扎尔古丽要出院了,她抱着孩子来到李琦面前,执意要让这位给她带来第二次生命的恩人给孩子起个名字,却被李琦婉言谢绝了。

不承想,2010年木垒县电视台在拍摄电视专题片《用真情点亮生命之光》时,李琦再次见了到巴扎尔古丽母女。与恩人久别重逢,巴扎尔古丽显得格外激动。她紧紧地拥抱着李琦,久久不愿松开。随后,她又高兴得把女儿叫到李琦面前,满含深情地说:“为了让孩子记住你的恩情,我还给孩子取了个汉族名字:“六一李”。孩子是六月一日生的,是你李医生救了我们母女的命,所以嘛,就叫“六一李”。听了巴扎尔古丽一番发自内心的表白,看着眼前这位已经十岁,健康活泼,像花朵一样漂亮的姑娘——“六一李”,李琦的眼睛也湿了。

 

    妇产科——这是一个圣洁而又不易被人了解的“禁地”。每当面对着那些身肩两条生命的孕妇以及女性特有的疾病,李琦的心灵深处始终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产妇的紧张、焦虑需要安慰和解释,胎心的变化需要随时监测、及时处理,更可怕的是:大出血、羊水栓塞等疾病随时都有夺去孕妇生命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危险信号的征象,真正做到化险为夷。

 

2005年11月的一个傍晚,李琦连着做了两台急诊剖宫产手术,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准备坐下来写手术记录时,医生办公室的门猛地被人推开了,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来人是前一个做完手术的产妇李辉的母亲。她慌慌张张地说:“李主任,我女儿流血挺多的,你快给看看吧。”

 

李琦:我急忙起身去了病房掀开被子,按住产妇子宫揉了一下只听哗的一声,从产道里流出几块凝血块,大约有300毫升血。我不由得在暗叫一声:不好!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这是因为产妇术后子宫收缩不好,出现了产后出血,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就会危及产妇的生命。一边轻声慢语地安慰李辉放松情绪不要过度紧张,一边开始按摩子宫,同时吩咐护士马上用药。经过积极处理,产妇子宫收缩好转,流血减少,症状开始缓解。

但是没过多久,李辉的子宫又开始变软,出血又开始增多。一边按摩子宫,一边观察病情,吩咐护士给李辉用药、输液、输血。一直到凌晨2点,出血还在继续,李辉的休克症状越来越重,再保守治疗下去,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

但在是否接受手术的问题上,李辉和他的家人却一直拿不定主意。眼看着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再这样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最佳的手术时机。为了解除家属的担忧,我一遍又一遍给李辉的他们解说病情,权衡利弊,希望他们能尽快同意手术。可得到的回答仍然是:“等等,再等等。”

 

这也难怪,李辉刚刚经历了一次手术,身体还很虚弱,一家人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孩子降生所带来的喜悦,接踵而至的意外,又让他们再次陷入痛苦纠结之中,一个个愁容满面,茫然不知所措,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正如李琦所料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了李辉产道出血不凝,腹部切口也开始渗血,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了。如果再不手术,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在李琦的反复劝说下,已经没有了退路的李辉家人终于同意了手术。家属签字后,李辉立即被推进了手术室,实施了次全子宫切除术。

 

李琦:当子宫体被切下后,用止血钳夹住患者的宫颈,血总算是止住了。可是还没有等我缓上一口气,病情突然又出现了反复。只见大量的血液迅速从宫颈涌了上来。情况紧急,必须马上找到出血点。一开始。我试图用吸引器吸干净血液,找到出血的地方,可是还没等看清楚,血液又涌了上来。 反复几次都没有找着出血点。这时,一个不祥之兆突然在的脑子里一闪:完了,今天这个病人可能没救了。

 

一向临阵不乱镇定自若的李琦,这时却陷入了极度的紧张之中。她心跳加快,手也有些颤抖,心里更是乱糟糟的,真希望躺在手术台上的是她自己,而不是李辉。

好在李琦毕竟是一位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妇产科专家。紧张无助的情绪在他脑海中转瞬间一纵即逝。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得沉住气,让自己保持镇静。情绪一稳定,思路也就随之打开。

 

李琦:当时我突然想起一个办法,为啥不用大沙垫吸血呢?事不宜迟,当即让护士拿来了大沙垫,迅速吸尽了流出的血液,找到了出血点。原来是在残余的宫颈上有一处芝麻大小的创面,因为病人大量出血后凝血功能障碍,所以导致小的创面出血迅猛。找到了症结后,便快速地在创面上做了8字缝扎,血终于被止住了,病人得救了,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手术结束后,静静的站在手术室里,泪水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用执著诠释大爱人生          

 

30年前,李琦从昌吉卫校妇幼医师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木垒县人民医院工作。此前,她从来没有到过木垒。边远、闭塞、落后的木垒,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小圆圈,除此而外,她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

这个初出茅庐稚气未脱的黄毛丫头,就凭着一腔热血,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提着简单的行李,搭上早班车,只身一人来到了木垒。

当时的木垒县城,就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下了车,她一边走,一边打听,从最东头的车站一直走到最西头,总算是找到了坐落在西梁上的县医院。

 

李琦:所谓的县医院,只有一栋L型的平房,一副破旧凋敝的样子,让人看了心寒。走进医院的过道,扑鼻而来的不是医院特有的那股浓浓的药味,而是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怪怪的霉味。过道的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的,铺在地上的砖块缺失了不少,走起路来高一脚低一脚的,不小心就会崴了脚。抬头一看,过道顶棚上好多地方悬着一个个鼓鼓的大包,好像快要塌下来了。病房里黑乎乎的,阴暗潮湿,空气也不流通。这一切,,确实有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好在李琦从小在兵团长大,跟着大人也吃过不少苦。医院的环境虽然差一点,但这对于李琦来说也还能够适应。她暗暗下了决心:苦点儿累点儿都没关系,只要能学到技术,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行。

报到后,她被分到了妇产科。正式上班以后,她才慢慢发现,到妇产科住院的病人很少。来住院的大都是平产的孕妇和要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妇女。难产的孕妇几乎都被转到了奇台县人民医院和奇台医院。李琦的心里不免犯了嘀咕:一天下来,看不了几个病人,接触疑难病症的机会更少,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多学一点技术,快一点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真是太难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学习的机会总还会有吧?

随老师实践了一周后,她就被安排独立值班了。

刚开始值班,自己心里没底,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晚上值班会碰上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有时候,眼巴巴的看着一些产程异常的孕妇,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后,本院却束手无策,不得已又几近周折转入外地医院就医,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是愧疚还是自责?一时也很难说得清楚。每当听说那些在其它医院工作的同学已经干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她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真着急啊,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能有一个有好一点的工作环境,和他们一样能有一个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呀!她也曾不止一次的跟爱人说:“如果我现在能害上一场大病,就有机会住到条件好的大医院,也好借机会实地去看一看,学点东西回来充实自己。”

 

李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实践的机会,就只能从书本上学。一本《妇产科学》看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什么问题在那个章节,甚至在书的某个位置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一些关键的章节和段落,更是记得滚瓜烂熟。为了更好的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订阅了一些专科杂志,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号入座,大胆探索。就是这样,逐渐掌握了头位难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的诊断和处理技术,在临床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也能够独立的处理了。

    工作不久后接生的第一个臀位产,是一位名叫王丽霞的产妇。

那天晚上,刚刚接班不久,就来了一个孕妇,经检查后发现:孕妇胎位不正,是臀位。如果在待产过程中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发生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缺氧,分娩时有可能发生产伤、后出头困难、新生儿窒息等问题。

   一边仔细地观察着产程的进展,不时地安慰和鼓励着孕妇,一边在脑海里回忆臀位分娩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措施。

   天快亮了,产妇的宫口终于开全了。她迅速做好了接生准备。伴随着产妇一阵阵宫缩痛,胎儿的臀部及小脚丫暴露的越来越多,很快她就熟练地按照臀位分娩的机转,娩出了胎儿的下肢、臀部,躯干和上肢。就剩下出头了。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双手抓住孩子臀部往下牵了一下,暴露出孩子的颈部。这时,发现脐带在孩子的颈部绕了两周,而且很紧。如果再往下拉,脐带将会越拉越紧,孩子的缺氧就会越来越严重。眼看着孩子的皮肤越来越青紫,突然想起杂志上介绍的一种方法:用两把止血钳子夹住一周脐带,然后从两钳中间剪断,再迅速松解脐带后,新生儿的胎头就会顺利娩出。如法操作,果然有效。这样,孩子还是出现了重度窒息。新生儿全身皮肤苍白,四肢软瘫,只有心跳,没有呼吸。情急之下,立即对孩子进行了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一下,两下……五下,小家伙的皮肤渐渐红了,小胳膊小腿开始动了,孩子终于哭出声了。

    看到母子平安,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是1992年深秋的一天,李琦在值夜班时,来了一位来自博斯坦乡的孕妇。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前三个孩子都是在家里请人接生的,这是她第四次生产。原本也不打算来医院,可是肚子痛了七八个小时还不见孩子出生,请来的接生员心里也越来越没底,这才催促他们来到了县医院。

   接诊的李琦大夫仔细地为孕妇进行了检查。发现这位孕妇是因为尿储留,影响了产程的进展。就迅速为孕妇作了导尿,加强宫缩等处理。大约一个小时后,一个体重4000克的大胖小子降生了。

    孩子虽然平安降生,可是因为孩子大,产程长,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不好,一直在持续少量的流血。为了防止意外,李琦大夫就一直守在产床旁,一面不停地为产妇揉着子宫,一面在心中盘算:一旦发生意外,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当时县医院的医疗条件很差,很多常用药都没有,也没有救护车,如果要转病人,还得病人自己找车。万般无奈的李琦心理焦急万分。

 

    李琦:就这样熬到了大概凌晨3点时分,突然想起家里有老公从新疆医学院带回的几支“立止血”,便立即给家里打电话。可是不知咋地,一连打了几遍电话就是没人接。她急了。当即让护士看着病人,自己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跑。一到家门口,就砰砰砰的敲了起来。睡眼朦胧的老公刚一开门,便遭到一顿劈头盖脸地埋怨:“你怎么睡得这么死,打了好几个电话都不接,病人很危险,我想让你给我送药去,快把那几只立止血拿来。”拿上这几支救命药后,也顾不上和老公细细解释,便一转身消失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30多个春夏秋冬,究竟抢救了多少个危重病人,经历了多少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她已记不清了。    

 

1997年,李琦担任了木垒县医院妇产科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果说在这之前,她只要管好自己的病人就行了。而今,科室的每一个病人她都要挂在心上。每天下班之前,她都会习惯性地深入病房,把当天的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挨个查看一遍,并再三叮嘱夜班工作人员要留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反复交代应当注意的事项。多年来,她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晚上临睡觉前,都要给科里打个电话,问一问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如果遇上有产程进展不好的孕妇,她总是放心不下,时不时的打电话过去,询问产程进展的情况,直至孕妇顺利分娩才会安心。

    多年的医疗实践使她深深的体会到: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之外, 爱心是她最常用的良药。她希望每一个接受医治的病人都能从她发内心的甜甜微笑中,感受到抚慰和温馨,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大石头乡有一个名叫沙多哈西牧民,身体很单薄。因产前子痫发生抽搐被送到医院。经过积极抢救,病情稳定后,李琦为她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术后母子平安。但是由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沙多哈西出现大量的腹水。腹水不断的从腹部未愈合的切口处流出,浸透了辅料,浸透了辅料上垫的整包整包的卫生纸和产妇的衣裤。李琦看这位产妇整天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那副难受样,感到很心痛。她赶忙回家拿来几件自己的衣服给沙多哈西换洗。科室的其他同事们看到后,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为她送饭,有的为她买来补品。在大家的热情关怀下,沙多哈西很快康复,满怀着感激之情出院了。

沙多哈西回家时,留下一面大大的锦旗,表达了他们全家对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深地谢意。

 

凭执著实现梦想,用大爱诠释人生 ——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毕生的追求。                

        夫妻合作解决手术难题

 

从事妇产科事业三十多年来,李琦究竟挽救了多少母亲和婴儿的生命,解除了多少妇女的病痛,不要说旁人,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三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她赢得的是木垒县广大患者及其家人的衷心拥戴和普遍赞誉。上级党委政府也赋予她许许多多的荣誉和奖项。

对于这一切,李琦看得很淡。

在李琦的心中,这些荣誉的取得,除了组织的培养,同事的协作和自己的努力之外,有一个人同样也功不可没。那就是她当年的同学,现在的老公,原木垒县人民医院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魏肖军。

她和魏肖军是昌吉卫校的同班同学,又是同一批分配来到木垒县医院工作的。结婚多年来,他们生活上互相照顾,相濡以沫;工作上互相帮助,相互扶持。由于工作需要,他们俩并肩作战的时候也很多。每当站在领奖台上接受颁奖的时候,李琦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生活的伴侣,事业的帮手魏肖军。每当她在手术上遇到难题,第一个站出来给她鼓劲加油帮忙的就是魏肖军。她常常满含深情地对老公说:“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的一半”。

这确实是李琦的肺腑之言。

 

李琦:那是2005年的一天,正在上门诊,一位老太太艰难地挪着脚步走了进来。只见她弯着腰,两腿分开,缓慢走到了我面前。当问她“哪里不舒服”时,她看了看左右待诊的人,一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似有难言之隐。于是就把她领进对门的妇检室。她这才告诉说:“我下身掉出来个东西,蹲下尿不出尿来。”一听是这种症状,我立刻断定这位妇女患的是子宫脱垂。为了进一步确诊,扶她上床做了检查。果不其然,这位老年妇女患的是重度子宫脱垂,合并膀胱、直肠膨出。难怪她那么难受。

 

按照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县医院无法进行这类手术。当李如实告诉她:“你这个病要做手术,要去乌鲁木齐大医院,我们这儿做不了”时,那位老年妇女苦苦哀求李琦大夫:“我没那么多钱,我去不了乌鲁木齐,你行行好,给我做吧!”

 

李琦:我很清楚:要解除老太太的病痛,需要做阴氏子宫切除手术。手术难度大,术中容易损伤输尿管。在进修的时候见老师做过,但也只是下了手术,看了部分手术过程。对于整个手术如何实施,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做手术风险很大,绝不能冒失。在这个小县城,一旦手术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个病人不能接收。

 

听了李琦的一番解释后,老太太失望的回去了。患者虽然打发走了,但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却使她陷入了一种深深地自责和愧疚之中。

回家后,她这把这件事说给了丈夫,并告诉他:“我们同学中已有人拿下了这个手术”。

“别人能做的事,咱们为什么就不能做,我帮你,咱们一起努力。”一向自信而又好强的魏肖军信心满满地说。

决心归决心,做起来却是一点儿也马虎不得。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夫妇二人下班回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查资料翻书本下气力攻关。他们把书柜里仅有的四五本手术学书籍逐一摊在地铺上,互相交换着看,然后再相互提问手术步骤,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他们针对那位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

准备工作就绪后。她托人给那位患者带了口信。

接到口信后,那位老太太便迫不及待的让家人送到了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由于术前准备充分,再加上作为外科医生的丈夫魏肖军的默契配合,他们夫妻联手合作,成功的为老太太实施了阴氏子宫切除和膀胱、直肠修补术。

这对当时的木垒县医院妇产科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出院后,那位老太太逢人就夸他们手术做得好。自此以后,一些有这一类妇女病的患者都慕名到县医院来做手术。舍近求远到外地求医的病人也大为减少。

 

   还有一件事,李琦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李琦:2009年1月26日,是俩的银婚纪念日。这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说什么也得好好庆祝一下。那一天,们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准备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

下班后,和老公提着酒和水果先来到了餐厅。不一会,朋友们也陆续到了。

在这之前,们怕朋友们破费,就没有告诉朋友今天是自己的结婚纪念日。

 

客人到齐后,正准备让服务员上菜时,李琦的电话突然响了:“主任,刚才手术下来的病人出血很多,你和院长赶快来看看。”

他老公魏肖军当时是县医院的院长。真是事不凑巧,今天正好是他们请客,朋友们也都到了,这可怎么办?

看到他们左右为难的样子,朋友们说话了“快去吧,病人要紧,我们等着。”看来也只好这样了,他俩抱歉的说了一句:“那就不好意思了。”说完急急忙忙地向医院赶去。

 

李琦:病人叫甄凡红,因双胎妊娠实施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发生了产后出血。只见病人表情淡漠,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出血还在继续。进了病房后他们立即投入了抢救。

“做两手准备,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做好手术准备。”一边抢救,一边吩咐着。大约半小时过去了,保守治疗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疗效。病人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她和老公聚精会神地做着手术,配合得非常默契。到了临近手术尾声时,我俩才突然想起:朋友们还等候在餐厅呢。

 

李琦夫妇在危难之际挽救了甄凡红和她一对双胞胎孩子的生命。这样的大恩大德令甄凡红一家十分感激。此后,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打一个电话,向李琦一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儿子,委屈你了”         

 

    李琦是一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母亲。从医30多年,对病人她可以说问心无愧,可对自己的儿子却觉得亏欠很多。

    做医生不像其它行业的人一样有正常的节假日,医生节假日要轮流值班,一年365天,每天都要查房,遇到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他们夫妇俩都是医生,平时各忙各的工作,陪儿子一起玩的时候很少。碰上夫妇俩都上夜班时,就只好带着儿子一起去。值班室只有一张单人钢丝床,他们就把四张小办公桌拼起来,一个人带着孩子睡在上面。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丈夫去外地进修了。李琦一个人带着孩子。有时遇上抢救病人或急诊手术,妈妈在前面跑,儿子跟在后面跑。情况紧急时,心里一着急,就老是嫌儿子跑得慢,动不动还是一通埋怨。晚上,孩子睡着了,护士就将他放在护办室的长椅子上。等手术做完,她再把孩子叫醒领回家去。

    

    李琦: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科室打来电话说有急诊手术。看儿子已经睡熟,怕叫醒后影响第二天上课,就索性将门反锁上赶到医院去了。

    手术做完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生怕孩子醒来后找不到妈妈着急,便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赶。快到家时,她忽然发现家里的灯亮着。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走的时候明明把灯关掉的呀?发生什么事了?是家里进贼了吗?儿子怎么样了?一连串的担心让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当火急火燎地跑到家门前,用颤抖的手打开院门和家门时,才发现儿子已穿戴整齐,站在了窗户边上,窗下放着一个小板凳。看来儿子是准备翻窗户出去,到医院去找妈妈。一看见进来,儿子拉着哭声说:“妈妈,我一个人在家害怕。”这时我满眼含泪哽咽着连一句安慰儿子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紧紧地将儿子抱在怀里,一串串泪珠潸然而下。

    

    这时,在这位母亲心里,除了自责,还是自责。

    她扪心自问:“如果我再晚一些回来,孩子一个人深夜跑出去,一旦发生什么意外,我会内疚一辈子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救治病人,就只好让你受委屈了”。 

 

还有一件事,对李琦的印象很深,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热乎乎的。

在她的《日志》里,有这样一段叙述:

   “ 一天中午,儿子放学回家,看家里锁着门,就到科里来找我。一见到我,儿子就问:“妈妈,中午咱们吃什么饭呀?”当时正好有一台急诊手术等着我做。于是我就顺手给了几元钱,对儿子说:‘妈妈现在有手术,没有时间给你做饭,你去买方便面,回家自己下着吃吧。千万记着一定要把煤气关好。’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我还在大声叮嘱着。

一个多小时后,我走出手术室,看见儿子提着个红包包站手术室门前。还没等我开口,儿子说话了:‘妈妈,我吃过了,这是给您的下的面。’我泪眼模糊的接过儿子手中热乎乎的饭盒,用手摸摸孩子的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歌词:

   “也知道父母的疼爱最深, 也知道情侣的肩膀最宽, 也知道儿女的笑脸最甜, 温馨的生活是美丽家园, 你却坚毅地冲上第一线, 救死扶伤又何惧困难与危险, 让我歌唱你啊,白衣天使, 你使我们的生命安宁康健。” 

    这不正是唱给李琦他们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