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藏血体为阴,又主疏泄故用为阳,气有余便是火,若肝气过旺必致相火过亢。相火亢则冲任损血海不安,火扰血中迫血妄行,必致经血离道,最易致崩中漏下。所以说崩漏虽属血分为病,但病因无不涉及气分。因此,导致妇女崩漏最常见到的主要病机为肝气偏亢疏泄太过,特别是孕育年龄之内的青年妇女及中年妇女患崩漏因此种因素者更为居多。故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崩漏患者多从肝脏着手辨证论治,并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选用具有调畅肝气、补养肝血、清除虚热的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剂随证略作加减,而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典型病例 例2:患者,女,27岁。2001年5月10日初诊。月经前期已近2个月。经量多,色紫,常十余天方止,或止而又来,淋漓不断,曾用止血剂效不佳。本次月经又来十余天,服补中益气汤加固涩之品,出血仍不止,并夹有血块,六脉细而弦。心中烦躁,时有潮热,每当血行必伴腹痛,虑之此案病机为肝郁血滞。因瘀血停滞阻滞经脉,恶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致淋漓不止又血行腹痛。处方:以丹栀逍遥散白芍改赤芍加味。药用如下:当归20g,赤芍10g,柴胡10g。茯苓10g,白术5g,甘草5g,薄荷4g,丹皮10g,炒栀子10g,泽兰叶10g,红花2.5g,坤草15g,香附15g。2剂,患者服完1剂后血量不减,反而增多,但腹痛则已减,这是离经瘀血已去。上方服用4剂,三诊时漏下已止。自觉心悸,腰困,上方去坤草、红花、泽兰、丹皮,赤芍改为白芍,加熟地15g,川断12g,再进行3剂。 2 体会 治疗崩漏应学习傅青主“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胞宫清净,而血海自固”。所以说治疗崩漏决不能一概“决者塞之”,应以清血海和子宫为基本之法。丹栀逍遥散很为合拍。 丹栀逍遥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归经。当归、白芍养肝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血得化生,肝有所藏,精血互生,肾得阴补。再用丹皮去血中伏热。炒栀子入血去虚火,相火安宅,阴血循环,共奏肝肾之阴得补,正气得扶,冲任得固,邪气得除之功。所以本方不但可以用于肝郁生热扰血妄行的崩漏,也可用于兼有伤及脾肾二脏症状者,伤及脾者可加山药等,伤及肾者可加熟地、龙骨等。 运用本方在临床过程中,也可遇有夹瘀,在寓攻于补的前提下,才可仅用消瘀散血之品(如红花、泽兰等)而奏止崩之效。如例1只能在一定阶段使用去瘀之品。瘀去自当停,或瘀去以后也要考虑加入适当的肝肾并补之品如川断、杜仲等。 笔者在每方中几乎都加入坤草,本品确为妇科良药。就对于崩漏一症来说,有瘀去瘀,无瘀活血生新,虚实均可用之,体弱者也可使用,尚未发现副作用。并非有些中药书籍记载,单述坤草为行滞去瘀之品,崩漏不可用之等。 |
|
来自: 123xyz123 > 《月经功血、经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