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地书:坐而论道

 博览众长123 2014-08-04
  小序:  古人有“秉烛夜游”、“促膝谈心”;更有“却话巴山夜雨时”、“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精神生活状态。本随笔交流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针对的都是很虚的文化思想之间的某些认识。之所以命名为“两地书”,是因为,彼此之间对话坦诚无缝,你来我往,自得其乐。从本质上讲,所有的文本随笔都是一个灵魂和另外一个灵魂的对话,而这两个不同的灵魂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人,也可能的一个人的不同的阶段;换句话说,心灵的净化升华就这样修炼出来的。  三峡刘星:  ……对,越是简单越是深奥,就像黑白照片,中国水墨画,就像河图图案,当然,这些是静止的画面,需要我们在静中诞生动感,在平面感受立体,在无声中聆听有声。  而围棋的黑白演绎之道,更升华为一种生活,一种智慧,一种禅道,一种足以囊括人类终极的思维的智慧。而围棋之所以被最智慧的中国人掌握,并且被演绎成最深邃的理论,其中的内涵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可笑的是西方思维的线性式和推理演绎的思维模式对此就是不明白,所以,他们理解的棋艺和东方的棋艺是本质的区别,而且,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种最特殊的游戏,正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极限。终点。  在西方最早接触围棋的多半是理科生,比如数学家,物理学家之类的西方人,而唯独人文学者,哲学家,心灵学者,政治军事家对此游戏思维产生的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毫不知情,这不能不说是“可笑”的遗憾,也许,通过围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西方对中国的理解是那样的不解,无知,反过来,我们可以轻松的应对西式的所有文化和哲学,思维,科学。围棋是地球人和外星人交流的唯一的游戏,也是解开思维方式的最捷径的方式,更是我们人类全面认识世界的道,此乃真棋道。中国文化中,将棋道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归纳入政治、军事、哲学、科学的范畴。  雪落清桐:  围棋是中国道家思想最典型的一个符号。尽管儒和禅也也以各自的方式,对之加以阐释和利用,但就其本质来说,仍然最接近道家  即使是我这外行,对围棋也不敢小觑。因为它实在包含了所谓“天人合一”之“大道”的全部意义,而且是具有活跃本体生命的,相对晦涩过时的《河图》、《洛书》更易理解和掌握。  其内容里面,既包括了老庄哲学核心那种“物极必反”互化相生的意识、乾坤与阴阳(这方面大约与玄学也有关联)、古代的用兵之道,也有对于“棋品”、“境界”的追求。而这类与“修身养性”密切相关的元素,正是被儒家和禅宗历代所推崇的。  个人以为,如果按境界高低划分,那么“儒释道”中的“道”应该排在首位。儒家毕竟为统治需要服务,总得自圆其说,故有些促狭而且好辩。这一点,从荀子和孟子“本善本恶”的矛盾中即可看出。  其实人性的善与恶,正如棋盘上的黑子和白子,原是共存并能互化的。道家哲学相对完善许多,这根本不算问题,更无辩论的必要。  而中国的禅宗,毕竟是舶来思想,总有那么点不伦不类的味道,与其本源差别很大。里面不可避免地融合了本土的道家思想,尽管他们并不承认。  我之所以把“道”摆在“儒”和“释”的前面,原因如上。之所以喜欢围棋之道,正因为它体现了道家精髓。  三峡刘星:  围棋是什么,儒释道都多借用围棋说事,彼此借用的关系,也彼此证明的含义。  按照游戏原则,是先有游戏的行为呢,还是先有游戏的规则呢?也许这才是本质。所以相对而言,围棋和各种思想的诞生有关联,更直观注释了各种哲学思想。  因此,从源头来说,围棋近乎道,源于道,助力道的发展,或者彼此互相促进发展  至于儒学,禅宗思想等都明显完形成围棋的游戏;所以,这些思想,不可避免的借用围棋的力量来辅助这些思想的形成壮大。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儒家对围棋的又爱又恨的关系,相当于情人的关系,爱得暧昧,爱得自相矛盾一样。  雪落清桐:  最近很忙,所以很少上线。期间只抽空发了篇博文——言情为发端——实则讨论“有限”的哲学问题,属于“非常道”范畴,虚静无为思想的味道较浓  我在排队等待间隙,用手机看了你新写的两篇博文。也许,你最近似乎严谨了不少,见地与文采并重,艺术涵养也大有提高,祝贺了!而37度的答复也很智慧。在女性博友中,她是我颇欣赏的一个,很是理性大气,相信对你的创作也大有裨益。  这几天一直在温习《道德经》的内容,体会颇深,以后慢慢与你分享。祝一切安好!  还有,顺便给你推荐一个博友“xxxx”。古诗词唯美意境,他拿捏得很到位,个人认为也较有特色。你可看看。不过,xx的文特色归特色,仍然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套路,估计与年龄有关吧。目前我最喜欢的写手,都在35岁以上,逾越了言情的阶段。散文若非上升到哲学层面,不足以驾驭更多主题。  三峡刘星:  好,我看看。本周之后,就解放了,本周最后收尾工作,我是教导主任需要弄许多事务性工作  看了那个博主,先关注一下,文笔不错,不过内容材料虚空——情感无具体对象,情节无典型艺术个性,虚幻的寄托让文笔漂浮起来。具体的文本构架和模式,缺少创新,那样的文本还是少写为好,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文本有创意的,材料有新意的,情感有所指,精神有彼岸的。你以为呢?  至于女性博主的问题,主要的材料的广度问题,深度问题,言语的个性问题拘泥在小我的女流博主,即使漂亮的模样,漂亮的文笔,漂亮的情绪,都不会成为优秀的博主,至少是散文博主。在我的眼中,创新和个性气质,永远是第一位的。  雪落清桐:  才知道你居然是教导主任,平日聊天诙谐惯了,想象你满脸严肃的样子就想笑。不过,那些学生有这么开明博学的老师,显然是幸事。  上次说到文本话题,私下客观地讲:以xx为例这一类,属于典型的绮靡风格,说到底就是空泛的形式美,但脂粉气太重导致格调不会太高,思想深度亦不足。此种绮靡风,前朝的人已经明确反对过。其实他文字天赋还是有的,语感、形式和词汇量都不错,但今后有无发展,只看境界提高与否,观念能否彻底转变。如果不能撇去浮华,始终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则无前景可言。  客观而言,这些人的问题都不在天资和技巧上,而是思维不够清晰透彻,并且缺乏深厚文化沉淀和哲学支撑。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改变观念比提高技艺要难得多,读书积累也需要大量时间。  我与你一样,不太喜欢从情绪出发的文字,只希望能够冷静陈述观点。个人以为写作如修行,要想写出难以模仿的散文,先得有个难以模仿的内心体系,至少需要一种以上的信仰或哲学支持。题材虽可多变,但必须具有思想上的连贯性,否则便如无梁之屋、空心之木。  包括对你文字的欣赏,并不是因为言辞绚丽斐然,而且我也并不懂围棋。但在你文中看到了一个独立宇宙般可观的思想体系,有哲理光辉,也有长江水的磅礴气魄,所以才深深赞赏并引为知交。我想这种气质,亦是作为一个文章高手的首要前提,即使女性作者,在观念中也要有意识地独立修行,才不致被情绪和表象所拘束。  今日重读《道德经》,其中的内容,用于围棋再合适不过,特抄录片段分享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交流还正继续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