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境坦荡度晚年

 张勰 2014-08-04
心境坦荡度晚年 
 
【转载】心境坦荡度晚年 - 梦余 - 梦余博客
    

    “老”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世界上从来没有长生不老术,以后也不会有。人到老年,内心难免生出几许黄昏暮色的感觉。但老年人切莫为年岁而悲观,应走出生理年轮的困扰,用希望和快乐来充实生命的晚景,让苍凉的心多一片温暖,幸福就会常伴。忘却黄昏,黎明就会重现。 

    古人好装老,今人喜充少。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在其41岁时就自喻“老夫”,发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慨叹。而今人却提出了“充少”的豪言:“六十花甲还年青,七十古稀莫谈老,八十拒赴阎王宴,九十远离八宝山”。此种远胜古人的豁达心态,正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和健康长寿的体现。人固有一死,死并不可怕。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长短,关键是人要活得有质量、有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老年人已是衣食无虞,尤其有养老金保障的老人,更是在生活上得到满足。居室再大也只能睡一张床,衣着再高档也只求保温,吃的再好也就一日三餐。故此,当代老人最需要的,乃是心境坦荡,心安愉快,身体健康,幸福地安享生活的每一天。人老心莫衰,心安贵如金。只要活得快乐,就会如孔子说的:“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

    晚年的生活,完全靠自己去编织。就中最为首要者,莫过于“心安”二字。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要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心境坦荡,求一颗安定之心,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要做到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的引诱,心不动,手不痒,于利不趋,于色不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也就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没有小肚鸡肠的烦恼。心境坦荡对老人来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自逍遥”。这是人生智慧的提炼,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能使人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一个心境坦荡的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就必然会保持开朗乐观、超脱豪放的心境,坦然面对是非荣辱、起落沉浮、冷热炎凉,坦荡处世。他们的心理年龄要比生理年龄低得多,也就是鹤发童心。于是,在安度人生金秋时,就会精神振奋,心理平衡,人体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运转正常,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生理上的衰老,实现了健康长寿、颐养天年的美好夙愿。 

    望天上,云展云舒;看门前,花开花落。老年人就是要有一个好心境,做到心怀坦荡,宠辱不惊,这是一种思想境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这就要求老年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思想僵化、倚老卖老、愤世嫉俗,不能以昨日之是来论断今日之非,不能用不合时宜的老观念处世接物。不然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甚而发生碰撞。摩擦碰撞多了,心态必然大受影响,心境坦荡也就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