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现在画面上有时会形成错位性。错位性处于生活真实与不真实之间,所谓真实,只是形象上的真实,而不真实并非形象上的抽象,只是人物事件、环境、身份、道具上与整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种荒诞感,这就给观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生活的过于合理化,会制约人们欣赏时的想象空间。
[无字情书]--曲湘建创作与习作 编辑/雨浓
曲湘建旧日情歌
![[无字情书]--曲湘建创作与习作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8/0415/44001542_2.jpg)
![[无字情书]--曲湘建创作与习作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8/0415/44001542_3.jpg)
![[无字情书]--曲湘建创作与习作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8/0415/44001542_4.jpg)
![[无字情书]--曲湘建创作与习作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http://image76.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8/0415/44001542_5.jpg)
创作与习作
在写生艺术表现中,单纯的艺术表现传达给观者是单纯的视觉感受,由于单一,反而强烈和明确。在创作中,可能作者的思绪复杂,设计的视觉主题太多,太乱,反而缺乏集中强烈和明晰的打动力。绘画技巧对于创作是有选择的,创作更需要的是一种控制整体的技巧,写生的技巧有时太局限于对象,过于抄袭对象实际上是缺乏才气,无实际意义的技巧。很多艺术问题取决于对某种潜在心理的把握。艺术的感觉、灵性,这些是艺术的根本,缺少它们,习作、创作无优势可言,而有了它,不管是习作、任何题材创作都可能成为好作品。
视觉指导思维,写生中的主动性体现在观察、感受以后所采取的方法、行动。这个过程存在对一种未知结果的探求,绘画在于画面多种元素组合后发生的新的变化和偶然性的出现。这一点相比其它学科来说,就显得有些悬妙和不可捉摸。而这一点恰是绘画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写生过程相比创作过程来说,结果似乎更加明了,这一点也恰恰成为了很多人认为写生属于习作的原因。事实上,当写生中导入了某种复杂关系后,其结果同样有些不可预料,这就是绘画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世界名作也就是写生习作的原因。
画家李延州说,习作再努力,始终难以形成个人的看法,光有思想很难建立学术地位,只有创作才能达到。
选择风景或静物作为题材来表现个人情感也许相对容易些,因为大自然的变化的偶然性或静物构图上的灵动性决定了画面上图式的新鲜感觉,而选择人物则要困难许多,也许面对人物我们觉得太亲近太熟悉,人物的比例结构已经千古不变,而难以揣摩的人的心理和难捕捉到的人物神情,正是人物偶然性变化的主要部分,而这些东西也许文字描述起来更擅长些。
从写生中可以获得宝贵的“原始”油画语言(色彩、造型、整体等等),正是这些语言的组合才能构成艺术的表现力,创作虽然不完全照搬自然,但对语言的要求仍然不能降低标准,更不能放弃若干语言的真实,而光凭“激情与想象”一挥而就。其实,想象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写生积累的经验,想象使各个环节彼此能更协调更流畅,但是完全依赖想象会使作品变得空洞,雷同和轻薄。
创作与写生有很多不同,创作虽然也使用资料,但缺少了自然对象的参照,也少了一份约束,于是创作中几乎每个过程中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变数,思索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我发觉在下笔时,就不可能像写生那样不加思索,信笔而挥了。此时,创作中各种不可知的东西倒是显得十分诱惑人。当几笔下去后,思想上豁然一亮,大笔挥去,画面片刻间又成了另一个模样。
创作中,在实施各种技法时,脑子里时常与习用的方法和程序“叫板”,有时则鼓励自己坚持,这实际上是将一段时间来积累的想法进行一种实验。由于创作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所以就能够尽情和随意地将这种实验进行下去,使得思想总是那样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