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iv> 张岂之(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div>

 谷子689 2014-08-04

  在汉字构成中,如“人”、“金”、“木”、“水”、“火”、“土”等部首,按照语言组合和聚合的关系,也可以同样勾勒出一系列的语族,通过它们折射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反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些属于语言文化学或文化语言学的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日,十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的助教胡钰同志介绍青年学人皮明来找我,征求对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心能量》一书的意见和建议。

  皮明多年从事视觉艺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主持和参与了数次成功的艺术策划和展览,对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该领域的现状有深切的了解。他对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中国心能量》就是他花了三年多时间辛勤耕耘的结晶。

  这部书稿以汉字“心”为重点,将大约630余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300个含有“心”部词语的双字词组,400个含有“心”部词语的四字成语筛选出来,组成了一个可观的语言矩阵。同时,他选择部分词语加以具体释读和文化剖析,包括新解、释义、词语组合的联系与联想等。他将每一个重点解释的词语,按不同偏旁进行了形体拆分和意义组合,加强对已有传统语义理解,部分词语能自铸新解,给人以启迪。这种释义的方法,自然是“说文解字”的方法,通过解说“文”(偏旁)来注解字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已开启了这个传统,后来(特别是清代)围绕《说文解字》几乎形成了专门的学问,成果很丰富。这种方式无疑是受到《说文解字》的影响,也吸收了其中的一些智慧,但是其他的研究(比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也应该有所涉及,特别是在关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及其在释义过程中的影响,力争减少偏颇。但是皮明写的这本书不属于文字学范畴,确切地说属于艺术类。

  作者长于油画创作,对颜色与构图很敏感。该书从历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中选取字形,主要是小篆,单独排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在灵动的笔画和微妙的写意过程中,有助于人们绘声绘色地领悟到汉字的无穷魅力和丰富文化信息。

  毋庸置疑,文字符号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凭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字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凝聚了历史上各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与创造的结晶。将汉字“心”突显出来,展示出中华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气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比如从“心”字入手,以及努力勾勒的心字系列的语族,有助于生动地展示中华文化的衍生历程和构成谱系。

  在汉字构成中,如“人”、“金”、“木”、“水”、“火”、“土”等部首,按照语言组合和聚合的关系,也可以同样勾勒出一系列的语族,通过它们折射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反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些属于语言文化学或文化语言学的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从语义学角度细致归纳某部词汇的语义,并进行合适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彰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深入剖析,参考古文字及其释义(如《北溪字义》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关于范畴、哲学术语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结合书法艺术实践与历史,融合现代传媒手段与艺术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融会与革新,探讨该领域研究与文化普及的有效途径。当然,这些工作,本书已经不同程度有所涉及,做了很有意义的尝试和示范。

  皮明这部作品,文质相得,但也有需要进一步斟酌的地方,可结合专家意见和读者反馈不断精益求精。特别是近多年公布了一些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如郭店楚简、上博简、张家山汉简、清华简等,其中有不少相关的字形、词汇与释义,值得研究和参考。

  (作者系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题为编者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