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三娶亲记

 wyk1014 2014-08-04

老三娶亲记

2014年08月01日17:25第142期

老三第一次结婚

鸟儿才起床,菜地里的茄子刚睡醒,黄瓜挂在棚架上打着哈欠。

“三儿,快回来,娘有件大喜事儿告诉你。”

老三闷闷地应了一声,提着水桶一瘸一瘸地往2米出头的砖房里挪。

“三儿啊,再过半个月你就十八啦,长成大男人喽!”女人拉着老三的手,边说边笑,冷不防开始掉眼泪。

女人是老三的母亲,这辈子从隔壁县嫁过来以后,每天埋头在自家的菜园里干活。活了大半辈子,最大的贡献是给老张头家生了仨娃。上头俩闺女都出嫁了,好不容易生了个老三是个带把儿的,结果老三在3岁生日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左手左脚落下了病根,行动起来总和常人不一样,好在老三勤快,一家人也就知足得很。

“三儿啊,娘给你讨个媳妇儿咋样?”老三娘抹了把眼泪笑眯眯地盯着老三。

老三一听“媳妇儿”仨字羞红了脸,笑着抽开手往院子里走,快到门口的时候顿了顿,悄声说了句,“随娘高兴。”

老三娘盘腿爬上炕,扒拉着篮子里的种子,“这孩子,咋不随你。”老三爹坐在另一头笑着抽旱烟不搭腔。

“老头子,改明儿我就托人给咱三儿说个亲你看咋样?咱三儿啊命苦,要不是小时候得的坏病肯定姑娘围着他转,上门说亲的还不得踏平咱家门槛啊……”

 

“三儿啊,赶紧收拾收拾,娘带你去隔壁马家庄相亲去!”老三娘边说边脱干活穿的脏外套,急冲冲地往里屋闯。

老三站在院子里喂鸡,老三爹也在一旁催促了几声,这对一家人来说可是个大日子。老三回屋换了去年生日新做的褂子,又背上2斤自家田里才摘起来的茄子,等着他娘出门。老三娘出门前,还不忘对着盆里的半盆水照了半天,用手湿了湿头发,这才满意地出门去了。

“三儿啊,这回娘带你自个儿去看,上回你桃娘跟我说了,马家庄的姑娘多,媳妇儿一找一个准!”老三娘一路上高兴得合不拢嘴。

走了2里路到了马家庄村口,桃娘远远地站着迎他们。

“你们娘俩可来了!人姑娘可都等急了啊!”桃娘拽着老三娘的手就往村里走。

不走几分钟,老三他们便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桃娘脸上堆着笑,嘴里喊着“亲家,亲家,快看谁来了!”老三跟他娘跟着进了屋。院里头一个穿着花衣裳的姑娘坐在凳子上剥豆子,听见人声也没站起来。屋里出来一对夫妻,寒暄着将老三一行人带进了屋。

“马家闺女啊,小时候啊也是得了坏病,不过她心眼实啊,能吃苦!娶进门一保孝敬公婆不耍坏心眼子,跟老三啊三年抱俩!”桃娘说得高兴,几个长辈都眯起眼睛笑。

老三偷偷拽了拽桃娘的袖子,悄声问,“她得了啥坏病啊?”

桃娘没回答,姑娘他爹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上辈子造了啥孽,说是这儿的毛病!”边说边用烟枪敲了敲脑袋。

老三娘抢着说,“没事儿,娃娃心眼好就行,咱不嫌弃。”

老三听着不是滋味,戳了戳娘的背挤眉弄眼让回去。老三娘和桃娘把老三拉到一边,“三儿啊,娘也知道,你看不上这'憨姑娘',但你看她剥豆那劲儿,没啥不好的,你就放宽心娶回去,早点生个大胖小子,这样娘跟你爹也就放心了。”老三备不住俩人苦劝只得答应。没多久,便把“憨姑娘”娶进了门。

 

老三怎么也没想到,新媳妇自从进门的那天晚上起,就不愿意和他同房,每天屋外的沙发就是新娘子睡觉的地方。就这么睡了一个月,老三纳闷,娘让我们生娃,媳妇儿整天睡沙发生得出娃吗?老三决定问问爹娘。

“你个傻孩子!不睡一块儿咋生娃?”一家人马上开始为老三想法子。老三娘跑去劝了半天儿媳妇,爹跟姐夫不知从哪找来了几本黄书给老三涨知识,老三没事儿就抱着书躲在瓜棚底下啃。可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效果。

二姐夫给他出主意,“你呀,买安眠药掺到媳妇的饭里,生米煮成熟饭事儿就成了!”老三果真偷偷跑到镇子上买了安眠药回来。可谁知道,头几天放了3片媳妇儿还是精神倍好,清醒得跟白天似的。老三狠狠心,改放6片还是没用,最后,安眠药的剂量增加到了9片,老三也没找到煮饭的时机。夜里老三数次想把媳妇儿拉到床上,都被挡了回去。

“娘,不管用。媳妇儿她跟猫头鹰似的,你说咋整?”老三娘犯了难,只得找桃娘出主意。桃娘跟婆家人一商量,请村里的大夫配了“三步倒”蒙汗药。老三偷偷倒进媳妇的杯子里,结果还是没起作用。

“祖宗说了,无后为大,这么下去啥时候肚子才能有响动?”就这么过了不到一年,老三家因为憨儿媳生不出娃提出了离婚。

 

离婚一年后,一个从外省嫁过来的女人聪梅给老三当起了媒人,说只要肯花钱,到宁夏保证给老三娶个媳妇回来。老三爹娘一听满眼放光,决心花钱“买”个会生娃的回来。没几日,老三就和聪梅满怀希望地乘上前去宁夏的火车。

两人颠了20个小时,下午到了聪梅家。70多岁的聪梅妈正在屋里哄娃,见老三跟老三唠嗑,“我呀,老了,就指着这娃挣钱呢。”老三不明白,聪梅妈解释说,“这1岁的男娃200买的,丫头12啦,300,再养几年就能出嫁了,到时候给她找个婆家,彩礼少说能挣个万把块钱,那我的棺材本可就有着落了。”

后来,老三在聪梅家吃了饭,跟着她们母女俩去了女方家相亲。女方叫二妞,是聪梅一个远房亲戚的孙女,今天刚18,没上过学,家里兄弟姐妹4个人。

走了2个多小时,二妞家到了。走进用土夯成围墙的院子,屋子不高,黑黢黢的,没有灯。弟弟妹妹穿着宽大的中山装在一边儿玩。聪梅妈向二妞爹说起了亲事,老头儿听了不住点头。

没多久,二妞回来了,二妞妈招待大家吃了馍馍,然后二妞跟老三单独在院子里说了会儿话。老三看不过二妞衣服补了好几个补丁,给了二妞300元做见面礼,二妞高兴极了。

可尽管初次交流很顺利,但最后由于彩礼问题,谈崩了。后来,聪梅又给老三介绍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叫云云,因为上过初中,家人开口就索要16000元的彩礼。老三心里嫌贵,云云哥不乐意,“那么远,当你们家是大人物呢!咱不嫁了!”和云云的亲也黄了。

聪梅又拉着老三找了自己的姨妈,在宁夏另一个县。当天下午,姨妈就介绍了一个只有16岁的叫云霞的姑娘。云霞是和父亲一起来的,她父亲是个独臂老人,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老三和云霞在一间土屋里单独见面,屋子太矮,老三都挺不起腰,云霞怯怯地说,“你把我带回家,我大(父亲)就没那么辛苦了。”随后,俩人再没说过一句话。聪梅姨妈问她愿不愿意,她对爸爸说了句:“大,你说咋办就咋办”。

云霞爹蹲在门口,半天说了句,“不能再让云霞找个跟我一样手脚不利落的人了。”老三只能一个人回了家。

第2年一开春,老三娘不顾自己视力不好,带着老三和本地另一个媒婆第3次去找聪梅姨妈家,发誓这次一定要把媳妇娶回来。为了把媒说成,老三娘还和聪梅姨妈结成了干姐妹。

既是成了亲戚,聪梅姨妈更卖力了。又给老三说了个姑娘,老三娘带着老三去理发店剪了头,买了新衣裳,准备上门提前。谁知道,女方前后3次推翻了原本定下的彩礼价格,老三娘不同意,他们就把老三娘扣下当人质。最后,老三娘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逃回了聪梅姨妈家,亲事黄了,只得回家。临上火车前,老三娘蹲在地上大哭,“上来三次了都没把媳妇娶回家,这要是回去了,村里人说起闲话来多丢人哪!”

回去没多久,老三娘又找了个媒人,说是靠谱得很。媒人叫禹全得,在当地以说媒为生。如果说成一个媒,可以拿到600元左右的酬金。一年如果能说成几次媒,那一整年都不愁了。

禹全得给老三介绍了一个本家姑娘,叫禹香玲,19岁,上过一年学。初次见面,两人彼此感觉不错,还时不时打闹几下。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得顺利,半小时后,双方就敲定了这门婚事,老三家给了香玲父亲13000元的彩礼钱,香玲家又在当地办了一场婚宴,二人就算夫妻了。

第2天,香玲要跟老三回家去了,香玲瞎眼的老妈妈一个人站在巷子口放声大哭。香玲也远远地蹲在巷子口的地上,捂着脸哭。

回去之后,老三家总算太平了一阵子,可好日子不长,3个月后香玲的毛病就显现出来。由于只上过一年学,香玲几乎不识字,人民币只认得一两元钱,再大面值的就不认识了,老三家的菜要自己运到市区出售,老三腿脚不便,希望香玲能帮忙,但香玲不愿意出去。不久,香玲吵着要跟婆婆分家,老三不肯她就哭闹,还和老三动了手。家里矛盾不断,老三爹气得生病住院,花了4000多医药费之后,一家人商量后坚决不再要这样的媳妇,香玲的父亲从宁夏赶来接女儿回家。

临走,老三娘掏了100给香玲做路费,香玲不认识新版的100元,“这钱不是真的,我要50的!不给我不走!”老三娘换了票子送走了7个月的亲家,这一次,家里花了20000多。

经过2年积蓄,家里总算又有了些钱,老三娘又动了娶媳妇的念头。正好这时,村里来了一男一女,说要把妹妹说给老三当媳妇。结果拿了老三家一万多元彩礼后就不见了。家里积蓄败光了,老三爹怒极攻心,一病不起,便去世了。

又过了2年,老三在聪梅姨妈那通过媒人认识了红梅。这次,交了13000元礼金后老三把红梅带回村里,他终于又娶上了老婆。这次,红梅终于没跑。一年后,老三娘终于实现了“三年抱俩”的目标。这娶媳妇儿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本故事根据《在人间》第41期:一个农民的四段婚姻改编,与事实有部分出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