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属性 茜草-性状[1]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1] 2 中药属性2.1 药材简介【名称】:茜草 【英文名】:RADIX RUBIAE 【拼音】:Qiàn Cǎo 【别名】:红茜草,茹藘、茹卢本、茅蒐、藘茹、蒐、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2.2 药材性状该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2.3 性状鉴别1.该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6~12 列,含棕色物。皮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 2.取该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3. 取该品粉末0.5g,置锥形瓶中,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4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四氢呋喃(310:9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大叶茜草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茜草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粉末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该品按干燥计算,含大叶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于0.40%。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1]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慢性气管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6~9克。 【染料作用】茜草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自古有之。染料使用部位:根(含蒽酮类、紫茜素、茜素等)。 2.5 炮制方法1.茜草(雷公炮炙论):"凡使茜草根,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铁并铅。"《简要济众方》:"生捣茜草罗为散。"《圣济总录》:"拣净锉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灰屑。生用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十药神书》:"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 3.炒茜草《日华子》:"入药锉炒用。"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黄。 4.酒制茜草 《外科启玄》:"酒洗。"《得配本草》:"酒炒行血。"现行,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25kg。 5.饮片性状:茜草参见"药材鉴别"项。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略具焦糊气,味苦。炒茜草形茜草,表面焦黄色。酒制茜草形如炒茜草,微具酒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酒制茜草密闭,茜草炭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3 作用 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