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下都

 司敬雪书院 2014-08-04

  燕下都燕下都

  地理位置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易县。 燕下都在今易县城东南,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西倚太行山,南临易水,东部迤连于河北平原,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便于防守。

  年 代: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26年

   发掘年代:1929年

   简 介: 燕下都遗址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

   意 义:燕下都遗址的发现,究明了战国时期燕国都城城市建筑的布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河山,孕育出了灿烂的燕文化,而燕下都正是这一文化的中心。我们只有收敛起走马观花的浮躁,跨越时空用心谛听,才能感受到燕文化的魅力。

  燕昭王在燕国内乱纷争、国势疲弱的形势下,“千金买骏骨”,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燕国始有昭王中兴,有能力与诸侯分庭抗礼;荆轲自知以一人之力行刺秦王乃以卵击石之事,但仍视死如归。于是,礼贤敬能与慷慨悲歌便构成了燕文化的主要特征。走进易水如同走进了一卷史册,前人的侠义精神感染了后辈,后辈又把对前辈的尊崇、追思化作对生者的惜爱救助,崇德济善、珍视和平渐渐成了燕人的集体意识,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大批燕人广辟杏林,精研悬壶之术,涌现出不少国手医师。

  近几年,高陌乡等地在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保护和开发燕文化的力度;为古城墙遗址加筑防风防雨的设施,重新修缮荆轲塔,并依据典籍的描述在燕子塔对面重建黄金台,黄金台附置燕文化展厅,内有青铜器、陶器、货币、兵器等分类,一有游客来临,即有黄金台的乐队以古燕礼乐相迎。此外,战国城、荆轲公园的建设也将相继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