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展”:生活与艺术的优雅碰撞(1)

 蓝山博格达 2014-08-04

  【新展大观】

  国家大剧院举办“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优秀作品展”——

生活与艺术的优雅碰撞

  鸡蛋壳拼的紫禁城、“破铜烂铁”铸的中华神兽、丝绵做的土豆……日前,一场生活与艺术的优雅碰撞正在国家大剧院进行——200件艺术品罗布在大剧院东展厅和公共空间,汇聚了“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的所有获奖作品和其他巡展优秀作品。这些有着精美造型和别致创意的工艺品,反映了国内当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让人于生活的平淡之处感受到一股灵气和情致。

  源于日常生活的艺术

  说起工艺美术,可能有人以为这是近代才有的艺术,其实不然。据专家介绍,工艺美术由来已久,从人类发明工具开始,就有了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强调的是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我国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古籍里就包含了丰富的古代工艺美术实践知识。中国哲学认为,深刻的哲理都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源于日常生活的工艺美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东方哲理。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展”:生活与艺术的优雅碰撞

金属特邀作品 解勇《千针万痛》(2013伦敦国际奖金奖)

  此次当代工艺美术展,按照材质的不同,将作品分为纤维艺术、金属艺术、漆艺、陶瓷艺术和玻璃艺术等系列,不仅囊括“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的所有获奖作品,而且集结了来自全国美展、世界巡展等相关国际艺术和工艺大展的获奖作品,堪称“当代国内工艺美术大检阅”。

  “1895年,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创办民族工业的起点。而今,工艺美术作品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厂房集结,与现代科技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生。”南通市副市长朱晋说,“本次展览精品荟萃,创意十足,能够感受到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日趋多元,设计眼界日趋开阔,着实令人欣慰。”

  平凡处迸发想象火花

  贴近生活是工艺美术的重要属性。现代工艺美术,就是要用生活中最平凡的物件制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作品,让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东西“刮目相看”,唤醒人们对日常物品的审美需求。“要想做到这点,创意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说。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展”:生活与艺术的优雅碰撞

纤维艺术作品 阮少珍《可餐》丝绵(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

  “这些土豆太逼真了,真不敢相信是用丝袜和棉花做出来的,摸上去柔软舒适,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展厅里,工艺美术大师阮少珍创作的一堆堆“土豆”让人啧啧称奇,土豆光滑的表皮上有茎块疙瘩,颜色还有深有浅,栩栩如生。

[责任编辑:丛芳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