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古人最爱Top10高冷植物今何在?

 举手摘星辰 2014-08-04

古书中常有一些高冷神秘的植物名,让今人倍感好奇,不知这些植物可还在否?今天,让我们以《诗经》这部最古老的文学著作为例,带你探秘古人最爱Top10高冷植物~


第10位:葛

(今名:葛藤)

出现篇章:7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周南·葛覃》


葛自古即为著名的纤维植物,供制作葛布,如《越书》:“……勾践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夫差。”葛布在棉花引进之前,是重要的夏服材料。《周书》云:“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君子朝廷夏服。”


葛的嫩叶可以作菜。其纤维也是古代制鞋材料,称为“葛屦”,《齐风·南山》、《魏风·葛屦》、《小雅·大东》中均有提及。葛藤在周朝时应为普遍载培的经济植物。再由白居意诗:“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可知至少到唐代为止,葛还是重要的夏布材料。


第9位:葭

(古又名:芦;苇;蒹葭 今名:芦苇)

出现篇章:7篇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节录《卫风·硕人》


在《本草纲目》中,称初生的芦苇为“葭”,开花前为“芦”,结实为“苇”,故“葭”、“芦”、“苇”以及“蒹”、“蒹葭”都是指芦苇。茎之细者,可编帘,称为“葭帘”;粗者剖开可织席,称为“苇席”。


芦苇在中国十分普遍,除了可供编帘织席之外。新叶用以裹粽,茎叶可饲牛,朽茎叶可为柴薪。


第8位:柏

(今名:侧柏)

出现篇章:7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节录《邶风·柏舟》


柏字含意,据《群芳谱》说:“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为西方正色”。意谓柏木侧枝常指向西方,属于有贞德的树种。按五行五色,白为西方正色,因此柏字从白。


侧柏和其他柏木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其叶皆侧向而生”,故名侧柏。其木材致密,质重有芳香,保存期长,为良好建材,亦适合制舟,即《邶风》《鄘风》中提及的“柏舟”。


北方重要人物的棺木,亦多由柏木制造。又由于树姿良好,自古以来常栽植于宫殿陵庙等周围。


第7位:匏

(古又名:瓠;壶;庐 今名:葫芦;瓠;匏)

出现篇章:7篇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邶风·匏有苦叶》


果实鲜嫩者可为蔬菜,老者供盛水或赏玩之用,即俗称之葫芦。


在植物分类上,“匏”、“瓠”指的是同一植物,但以古人的实际经验,又将葫芦分成苦、甜二种。甜者果实嫩时可为蔬菜,苦者之果实成熟且外皮变硬时供为器物。


第6位:菽

(古又名:藿 今名:大豆)

出现篇章:7篇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节录《小雅·小宛》


豆,古语称“菽”,汉代以后才改称为豆。国人栽培大豆的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广大,从东北到西南、东南到西北都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和栽植记录。


第5位:松

(今名:油松)

出现篇章:7篇


神之弔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节录《小雅·天保》


松树木材致密,富于油脂,是重要的土木建筑用材。松树大都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开阔地,适生在悬崖峭壁的岩石缝边上,树形奇特,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第4位:麦

(古又名:来 今名:小麦)

出现篇章:9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节录《魏风·硕鼠》


张揖《广雅》认为“来”指小麦,“牟”指大麦;至于“麦”,可能并无大小麦之分。皆为先民主要的粮食作物。


第3位:棘

(古又名:枣 今名:酸枣;枣)

出现篇章:12篇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


陆佃曾在《埤雅》中阐释“枣”与“棘”的区别。树高大者称枣,矮小者称棘。可见古人认为“枣”、“棘”为同一树种。


第2位:黍

(古又名:稷;秠;秬 今名:黍)

出现篇章:17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节录《王风·黍离》


在《诗经》中有六首单举“黍”,而“黍稷”并举者有九首,另有两首举“秠”和“秬”。


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最适合游牧民族及干旱地区栽植,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后来发展形成许多不同的品种,如“稷”、“秠”、“秬”等,都是不同品种的黍类。


第1位:桑

今名:桑;白桑;家桑)

出现篇章:20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节录《卫风·氓》


除此之外居然还有这么多: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淇之上矣。《鄘风·桑中》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鄘风·定之方中》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郑风·将仲子》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魏风·十亩之间》

彼汾一方,眼采其桑。 《魏风·十亩之间》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唐风·鸨羽》

阪有桑,隰有杨。《秦风·车邻》

交交黄鸟,止于桑。《秦风·黄鸟》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曹风·鳲鸠》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豳风·七月》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豳风·鸱鸮》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豳风·东山》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小雅·南山有台》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小雅·黄鸟》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小雅·小弁》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小雅·隰桑》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大雅·桑柔》

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鲁颂·泮水》


桑是《诗经》中出现篇数最多的植物,共有二十首、三十一句之多,涵盖《国风》各篇以及《小雅》、《大雅》、《颂》。各体裁均有之。


桑树为中国最早栽培的树种之一,也是古时民宅附近最普遍的植物,“桑梓”一词也因此成为故乡的代称。


桑树的用途极广。桑叶可用以养蚕,桑葚则味甜可食,桑皮自古即为名药,其树皮可制纸,谓之“桑皮纸”。桑材质密,古人常取之以为弓,即《礼》所谓的“射人以桑弧蓬矢……”。也可用于制造农具、器具等。古代视桑树为重要的经济生产指标,如孟子所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单提桑树而不说其他植物,可证其重要性。


(本文摘录整理自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1版)

————————————————

人在红尘,心在天堂;

人生留白,在此一方。


我们是您在都市里的心灵之家,每天和您分享最美好雅致的花茶酒香、琴棋书画,让您体验古今中外最悠然自在的生活美学,为您在最繁华的都市中央打造一片宁静的乐土,为心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