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景和:医生的自我修养

 医疗达人 2014-08-05

郎景和:医生的自我修养

发布时间:2014-07-12
来源:希圈微信号|作者:

        做一名好医生要有很多美德:克己、利人、同情、正直。医生的价值应视为“人类价值”。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现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如果破了这个底线,那这个社会肯定是有问题的……


       对于医生来讲,读专业书籍当然很多了,但我在这里提倡的是要读些“别的书”,比如说“闲书”、“杂书”、“没有用的书”。


       北大校长王恩哥对北大学生说过,“请大家去读一些‘没有用的书’”。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因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知识和技术,而且一定要有医学本身的人文性,要有很好的人文修养。


       医学与人文的思考


       100多年前,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Sr.W.Osle)说过,“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医学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医学是指医学技术。其实不是,或者不全是。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表达和帮助,最后形成一种社会责任、社会行业。


       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并存的。科技进步与人道主义并非并行不悖。科学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中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针对病情的科学和针对人情的人文,要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和病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医生要“多怀疑、少允诺”


       如何修养自身?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过“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做医生也当如此。天理是指自然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人情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倾向。国法是指诊治规范、技术路线、政策方法。这三项都得符合才能做个好医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局限性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有限,解剖学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美国哲学家罗蒂讲“真理不过是我们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我们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状态,而并非科学和客观的准确性。”所以,真理的对立面并非不是真理,有可能是另一个真理。这也是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说过的话。


       一百年前,医学的重点是对人体的认识。一百年以来,医学的突破是对疾病的认知。尽管医学的发展很快,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还不是很完全。对于医学技术的认识,有人提出了“3P”——Prediction预测、Prevention预防、Personalization个体化。


       我总结了另一个3P——Probably大概、Possibly可能、Prospectively期望。就是说,医生要“多怀疑、少允诺”。比如,一期卵巢癌,我们也不敢对病人说“没事儿”。


       林巧稚老师说过,医生、医学本身的人文性需要一个医生“永远走到病人窗前去,做面对面的工作。单纯地或仅仅依赖于检验报告做医生是危险的”。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敬畏自然”。


       我认为今天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缺少敬畏。张孝骞也说过“病人是医生真心的老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早在《诗经·小雅·小旻》中就有文: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这是在黄家驷办公室的一幅画, 名叫Doctor。夜很深了,这位医生还在病人床边守候。病人的母亲已经支撑不住了,父亲在一旁焦急等待。这种图景现在很少见了。现在一遇到危重病人,我们就送到了ICU,让机器监护着,很少再有医生这样守在病人床边。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医生,真正的医生。


       做一名好医生要有很多美德:克己、利人、同情、正直。医生的价值应视为“人类价值”。如果医生的价值不高,那么人类的价值就不高。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现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如果破了这个底线,那这个社会肯定是有问题的。


       诊治中的哲学


       一个医生在诊治中要讲哲学。比如说外科大夫,他的手术做的很好、skill很漂亮,而实际上决策更重要。完美的手术决策占75%,技巧占25%。


       固然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是根本的、终身的。


       人之立人、立世、立业由乎于三:才,多为天赋;知,通过实践学习获得;德,靠省悟、思辨、修养而完善发展。才、知可以互补。医生要提高人文及人格修养,可以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真善美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文学的情感、音乐的梦幻、诗歌的意境、书画的神韵常常会给医生疲惫的头脑及枯燥的生活带来清醒和灵性。


       我之前写过一份笔记:也许我们没有惊人动魄的工作,没有传奇式的经历,我们只是一个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的风险也很严峻,但表面并不轰轰烈烈。日常生活毕竟平淡无奇,学术进步、生活磨难似乎却风平浪静,但仔细回顾生活与工作,却也不乏艰辛。


       觉得自己像块铁,注定要经历千锤百炼,直至死去。命运会把我们丢进燃燃的烘炉中区,然后再提出来,投入冰水中淬火,喷出哭泣的蒸汽,接着在我们身上不断的锤击。然后又是重新冶炼,又是淬火,再不轻松地吐出一口气,再翻来覆去地捶打……虽然不死,却要经历磨难。每一个人无论你是怎样安逸,这个过程大概都是要经历的。


       推荐给青年人读的书


       医生是我的职业,哲学是我的训练,文学是我的爱好。下面这些书是我之前的写过的一些非医学类书籍。


       也许我们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或者太看重知识和技术。但只有从医学本质上修炼,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职业洞察、职业智慧、职业精神。


       寄语青年: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觉悟的、很慈悲、很冷静、有智慧的人。


       推荐书籍:


       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


       赵启正、路易·帕罗《江边的对话》


       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


       郎景和《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选自郎景和院士在“书香协和”读书会上的主题演讲;希圈精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