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视”首座钢铁博物馆

 细雨青衫 2014-08-05

  

“透视”首座钢铁博物馆

  武钢博物馆外观形如炼钢炉。

  记者 李少文 摄

“透视”首座钢铁博物馆

  “矿洞”里的采矿车再现了采矿的情景。记者 李少文 摄

“透视”首座钢铁博物馆

  炉渣“收藏”着历史。

  昨日,记者在武钢博物馆总设计师胡绍学,以及深圳海外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吴向阳指导下,揭开武钢博物馆的面纱。

  ■最艺术的屋顶:没有一块平面

  武钢博物馆外观像什么?这是参观者爱提的问题。

  胡绍学表示,屋顶结构采用新艺术形式,立意取自一块卷曲的钢,经过艺术改造,看起来更活,整片屋顶甚至看不出一个平面。

  ■模型展示武钢全景

  一进博物馆门口,左手是一幅壮阔的武钢厂区全景模型图,其按照真实场景1:1000的比例打造,厂区的整体风貌、地理形势都一览无余,细微处也颇为精致,比如气势磅礴的高炉、高耸入云的烟囱,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通过触摸屏点击各个厂区,模型图相应部分就会亮灯。

  ■好大一本“电子翻书”

  博物馆内,有一本记述钢铁历史的“大书”,长1.5米,宽1.2米。在“书”的上方把手臂往右边一挥,“书”就能翻动到下一页,这就是“电子翻书”。

  该“书”利用电子技术,从屋顶把影像投射到书上,捕捉人的动作,人的手臂一挥,就可以翻页。

  ■12分钟模拟炼钢全过程

  博物馆的三楼,有一个人造矿洞,洞里的矿车、挖掘机栩栩如生,营造了繁忙的采矿景象。

  穿过矿洞,耳边立时传来隆隆机器声,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钢炉,正在倾倒火红的“铁水”,“铁水”还丝丝冒着气,车间顿时充满白色烟雾。另一边,一条长约5米的钢板正冒着“热气”,很快被轧制出来。

  整个炼钢过程演示每次12分钟,设备采取不同比例微缩,钢铁做骨架,木头做表面,不太费电。

  ■最老冶金藏品:4块宋朝炉渣

  博物馆一楼,收藏了4块宋朝的炉渣,这是目前最古老的冶金藏品。

  炉渣一大三小,大的长约15厘米,宽约4厘米,高约6厘米,呈黄色。小的呈铁青色,上面还粘着泥土。

  大冶铁矿文史专家马景源介绍,这4块炉渣均采自黄石老铁山脚下,一直陈列在大冶铁矿博物馆。老铁山是铜铁共生矿,史料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这里就是冶金基地。

  经化验发现,4块矿渣含铁量达51%,含铜量却很少。这表明,炉渣是古代冶铜铸钱留下的。古代冶炼温度超过1300℃,而铜的熔点只有1000℃左右,熔化的铜水流出后被取走铸钱,含铁较多的炉渣被遗弃。结合炉渣分布的地层和史料,他们初步判断,炉渣为宋朝遗留。

  记者 左洋 汪绍文 明眺生 戴红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