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内一种其貌不扬的中等乔木——构树逐渐进入了盛果期,不少红红的小果子点缀于浓密的枝叶之间,颇逗人喜爱,引人注目。尽管构树其貌不扬且随处可见,许多人对他早已熟视无睹,但它却浑身是宝。 构树为桑科构树属成员,别名构桃树、楮树、楮实子、楮树、沙纸树、谷木、谷浆树、假杨梅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省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极为常见。国外则见于越南和日本。 构树花期4至5月,果期6至9月;花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花为葇荑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雌花为头状花序;果为聚花果,肉质,球形,直径约3厘米,成熟后鲜红如血,耀人眼目,酷似无数颗细小晶莹透亮的红宝石攒聚而成,又象无数根红毛线精心编织的绒线球,食之清香甘甜,汁多诱人,有点象草莓,又有点儿象桑葚,如果开发加工成野生水果罐头或瓶装饮料,营养丰富,爽口爽心,肯定让人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构树叶大小如手掌,呈卵圆形,边缘锯齿状,两面都生有厚柔毛。在我国南方诸多省区,人们都用构树叶作牲畜,尤其是肉猪的的饲料,由来已久,甚至早已形成传统。作为牲畜饲料而言,构树叶优势十分突出:蛋白质含量高达 20% 至 30% ,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采用构树叶为主要原料发酵制成的饲料, 绿色环保 ,不含农药或激素, 适口性好,清香味正,肉猪爱吃,吃后贪睡肯长;利用率高,饲料消化率达 80% 以上;肉猪吃后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饲养周期短;用构树叶饲料喂养的生猪,自然生态,肉质纯正,味道鲜美。 外行说是草,内行当作宝。不懂行的人不知道,构树原来还可作好药呢:种子可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可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等症;叶片清热,凉血,利湿,杀虫,可用于鼻衄,肠炎,痢疾等症;树皮利尿消肿,祛风湿,可用于水肿,筋骨酸痛等症;树汁外用,主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树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如果单从外形上来评判构树,那可太普普通通啦,但构树粗生野长,生命力特强,极易繁殖,萌发力较猛,适应地域广,抗污染性特好,如用于污染严重的工厂的绿化,荒山河滩偏僻地等的防护造林,那可以说是理想的首选树种。 构树皮富含纤维,柔韧性强,不仅可用于缆绳制作,而且也是造纸的上好材料,中国人以之为材料进行造纸活动,由来已久,《齐民要术》就曾记载构树的种植和造纸方法,而隋代则已有大量生产。 西双版纳傣族也以构树皮为原材料造纸,俗称“构皮纸”,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傣族创造了一整套优良的土法造纸技术,其制作方法为:从山里采回构树皮,刮去表层,晒干;切成片状,放入池水中浸泡数天,同时在池水中加入火灰、石灰等可促进其软化的添加剂;取出清洗干净,去除杂质,放入锅里熬煮四至五个小时;再取出放在石头上用棍棒反复敲打,使其纤维尽量张开;放入纱布里进行清洗,过滤,形成浆块;将纸浆块放入水池中,搅拌均匀,最后用纸模淘器淘出一层薄薄的纸浆,滤去水份,晾干即形成纸张。在这纸张取出之前,还要用一个小瓷碗倒扣在纸模淘器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摩挲,使纸张光滑平整。西双版纳当地居民将这种纸张称为构皮纸或土绵纸。纸模淘器一般为长 50 公分,宽 40 公分的木框,中部为比较细密的纱网。 令人欣喜的是,直至今天,西双版纳仍有部分傣族村寨保持着这一古老的造纸传统和技艺,依然如故地制造着同样的纸张。目前,人们虽早已采用现代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方法来造纸,但构树皮仍然还是一种制造高档纸张不可多得的优良原材料。构皮纸在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用途颇多: 首先,制作一种傣语叫作贡飞的原始热气球,利用构皮纸和竹木等材料,制作成大小尺寸不一的中空的气球,内部用浸泡过牛油的棉布或棉花为燃料,点燃后可腾空飞起,其原理与现代热气球基本相同。每至重要节日,傣族人民都要大量燃放这样的原始热气球,以示庆祝。西双版纳当地居民也将这样的原始热气球称作孔明灯,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曾经带兵打仗进入过西双版纳地域的诸葛亮,也有传说这样的原始热气球是当年诸葛亮带兵打仗到西双版纳时发明的。据西双版纳傣族老人传说,古时候,贡飞曾用于战争,可在贡飞内部携带大量易燃易爆物诸如火药之类,点燃后飘飞向敌方,烧毁敌方阵营。 其次,南传上座部佛教盛行于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中上千年,至今不衰,因此大量佛经皆用构皮纸抄写而成(也有的用贝叶刻写,称为“贝叶经”),与此相随,傣族文化诸如天文历法,文学医药,武术民俗等都大量文化内容都以构皮纸为载体传承下来。今天,人们仍然能亲眼见到,能切身体会,能亲身感受到傣族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文化,构皮纸可谓千秋万代,功不可没。 最后,原产地于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古时曾作贡品,专供皇家享用,今天则早已名满全球,享誉世界,热销海内外,走进千家万户。不少普洱茶制作者都以构皮纸为普洱茶首选包装材料,因以之为包装,古朴美观,经久耐用,透气防虫,而且文化味特别浓厚! 此外,西双版纳当地居民也常常以构皮纸包装烟草,糕点等。 构树,一种树却有多种用途,称之为“浑身是宝”的树毫不夸张。鉴于其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已不少人将眼光锁定在构树上。 果实-幼果期构树又叫谷浆树,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桑科。构树为冬季落叶乔木,树高可长到16米高,树干可长到60厘米粗,当年生长的小枝条上有很多绒毛;叶互生,卵形,边缘有锯齿,常有2-5个深裂,裂片极不规则,在叶的上面有短硬毛,下面有长柔毛;花为雌雄异花同株,雄花为柔荑花序,雌花为头状花序;果实球形,橘红色,直径2厘米左右。
【别名】楮实子、楮树、沙纸树、谷木、谷浆树
【来源】桑科楮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以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夏秋采乳液、叶、果实及种子;冬春采根皮、树皮,鲜用或阴干。 【性味】 子:甘,寒。 叶:甘,凉。 皮:甘,平。 【功能主治】 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皮:利尿消肿,祛风湿。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 【用法用量】子:2~4钱。叶:3~5钱。皮:3~5钱,外用割伤树皮取鲜浆汁外擦。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顽固性呃逆:构树枝60g(指头大者),水煎,冲白糖服,连服2至3天。
5.治痢疾:构树叶90g,烘干研末,每服6g,乌梅汤送下。
6.治风热感冒:构树根60g,水煎服。 7.治湿火骨痛:构树根60g,桑枝、地骨皮各30g,水煎服。 8.治梅毒:构树根120至240g,水煎服。 9.治白浊、白带:构树根60g,木棉树根、车前草各30g,漆树根10g,水煎服。 10.治筋骨酸痛:鲜构树根皮(刮去外皮)、白马骨根各15g,水煎冲酒,红糖服。 11.治癣:构树乳汁,外抹患处。 12.治外伤出血:构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13.构树叶120g ,艾叶60g 。煎汤熏洗。 本品内服常用量15至30g,外用适量。 转载保留链接,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好人好运,谢谢! 原文地址:http://www./jiankang/zydq/46641.asp |
汉语拼音 |
Gou shu |
傣药名 |
锅沙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构树 Broussonetia pypyrifera(L.) Vent.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暗灰色而平滑,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2.5~8cm;叶片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略偏斜心形,不分裂或不规则的3~5深裂,边缘有粗锯齿,膜质或纸质,叶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柔毛,三出脉。花淡绿色,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葇荑状,长6~8cm;雌花序头状,径l.2~1.8cm,有多数棒状苞片,先端圆锥形,有毛,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往细长,丝状,紫色,子房筒状,为花萼所包被,呈扁圆形。聚花果肉质,球形,直径2~3cm,橙红色。花期5月,果期8~9月。生于海拔200~2800m的低、中山林缘、村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四时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用鲜品。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根皮含植树黄醇(broussoflavonol)C、D[1,2]。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涩,性凉。入水、土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止咳化痰,补土健胃,降逆止呕。 |
主治 |
主治“拢沙龙接火,唉米习特来”(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唉很冒少”(久咳不愈),“短混列哈,冒开亚毫”(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或泡水饮,15~30g。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Fukai T,et a1.Heterocycles,1989,29(12):2379 [2]Fukai T,et a1.Chem Pharm Bull,1986,34(5):1987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