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荒拖垮大清

 xc活人的娄子 2014-08-06

    民以食为天,有道明君能不明白这个理。康乾盛世之时,粮价极低,《熙朝莆靖小纪》记康熙二十三年正月谷价每石2钱,到康熙二十五年岁暮时,白谷每石才一钱六分,敞开肚子吃也没多少钱。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好口福的日子到头了,人口爆炸、自然灾害再加战乱频仍,想吃口饱饭已是奢侈。民国《筠连县志》写道:“光绪甲申(1884)乙酉连岁不收,而米斗值钱千五百,人民嚣然。”一斗等于13.5斤,那么一斤米就需要铜钱111文,这价钱,比宣统初年的猪肉价格还贵,人民能不“嚣然”?

  内忧外患之中,粮价节节攀升,仲芳氏《庚子记事》写1900年8月21日这一天:“刻下每石银十,粗麸白面每斤银五分,买米只卖十斤,买面只卖二斤,尚须鸡鸣而出,太阳一出即售停矣。”同年10月7日,又记:“白面大钱五百六十文,小米面每斤三百,玉米面每斤二百,白米系南粮,海道不通,米庄不免居奇,每石需银八两上下耳。”

  银八两,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看多了《水浒》的读者可能对这八两银子没啥概念,想康熙八年,松江新米,一石不过五至六钱,现在涨了十倍有余。穿越比较一下可能更直观,倘以现在的房价比较,可知当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是何等巨大。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房子售价85两,按现在新街口3.4万一平的均价计算,七间半房以每间15平计算,大概需人民币382.5万(还不算税),每两银子值现在的4.5万元,那么这米价可贵至每斤375元!

  是眼前的房价虚高还是当时的米价腾贵?结论是:哪样都不便宜。

  辛亥那时候,要是有别的粮食替代物能代替大米,说不定也可解清廷燃眉之急,可惜,其他的农作物也好不到哪去。

  小麦,康熙刚刚登基那会儿,康熙元年六月,一石小麦五钱,到清末宣统皇帝继位的时候,一升60文,一石是6两;黄豆,康熙二年十月,一石五钱,民国《合江县志·食货篇》记光绪三十一年,合江地区黄豆一斤卖0.067两,一石也要八两多银子,一穷二白的普罗大众,什么都能省,就是这口饭,是可省,孰不可省啊!

  活着活着就老了,吃着吃着就穷了。还不光吃,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花费?1斤红糖35文、1只鸡48文、1只鸭100文、1两猪油120文、5根葱1文、1匹白布700文……稍微沾点荤腥明天可能就揭不开锅,世道若此,徒唤奈何?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引发的巨大社会动荡影响仍未消除。对老外又战事不利,打不过钱来凑,丢人丢到西伯利亚了,割地赔款是老黄历,民族主义情绪在饿肚子的青年人中间急速高涨起来,对于紫禁城中山珍海味的皇帝,很多人流着口水想要取而代之。

  此消彼长,中国人口却屡创新高。城市人口以3.5%-9.8%的年率在增长。每次洪水过后,数以千计的难民在城市乞讨为生,沦落为流氓无产者的中坚力量;本地土著,则不知道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他们并不认为,未雨绸缪比放纵情欲更值得赞赏。这些因素都导致清末时期,物价飞涨,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普通人又无力购买的局面。

  要知道,通货膨胀的结果可能是财富的再分配,一场暴动就在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