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法语

 陋室书屋2 2014-08-07
 

第一篇《说时间》 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时间如钻石]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生命在呼吸间]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补充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是否发挥了良能?]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时间无法遮挡]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不当睡中人]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前脚走,后脚放]
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今天该做的事。

[不执着过去]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着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瞋怒、不甘心……。

[守住当下]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第二篇《点然我们的心灯》 如月·如镜·如水




[境转心不转]
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镜子的良能]
镜子,是用来鉴照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散,方能清澈映照。
若物体点镜或尘封境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难清楚映照。

[心如明镜]
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点燃心灯]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远离人我是非]
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须远离人我是非烦恼,此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播下好种子]
人的心地就像一亩田,若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天堂和地狱]
天堂和地狱,都是由心和行为所造作。我们不要怕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散乱的心]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心病难治]
身体的病较好治疗,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浑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着……。



[心无挂碍]
身若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自然没有挂碍。这是圣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断贪]
凡夫就是喜欢追求神奇鬼怪,心才会乱。其实修心很简单,只要[断贪]——哪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佛心清澈无碍]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并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双脚,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因有世界尘埃染着,看不清真实的面貌。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却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东西积存一大堆,使自己痛苦不已。

第三篇《关于慈悲》 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宽容与悲悯]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生。


[喜舍得欢喜]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
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
付出劳力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



[清净的大爱]
慈就是爱,是清净的大爱。
“无缘大慈”,是指没有污染的爱:他与我虽然非亲非故,而我却能爱他;爱得他快乐,我也没烦恼,这就是清净的大爱。


[同体大悲]
众生虽与我非亲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忧在我的心;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这就是“同体大悲”。




[慈眼视众生]
要慈眼视众生,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能如此尘世亦可成为净土。


[悲智双运]
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此即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化无形为有形]
菩萨精神永远融入众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理论,必须有实质的表现;慈悲与愿力是理论,服务众生的工作是实质的表现。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有形、坚固、永远的工作。

第四篇《开启“智慧”,播“善”种》 清净的莲华


[心中的莲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自觉与自性]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与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与智慧。

[戒定慧]
学佛必须尊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有情众生]
有智慧的人,即是觉悟后的有情众生。

[学佛要学定]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产生。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学佛即是要学定。“定”用现代语讲,就是庄严敬自强。

[聪明与智慧]
聪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得失与舍得]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能舍就能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慧。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双手万能]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二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一念之间]
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日日行善]
心田多播善种,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枝杂草。土地不耕种,杂草必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只是举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尽本分,做好事]
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没有分别心]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不会爱得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或不投缘的人,则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


第五篇《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无染的爱


[爱!最有价值]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幸福的人]
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不要封闭自己]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自爱爱人]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在下的人。

[爱人宽一寸]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

[大智要若愚]
倘能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就不会惹祸伤身。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柔和的心]
把气氛的心境转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界将日益完美。

[人人皆不可施]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人性的真善美]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自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妹姐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杰、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爱,不要想回收]
要培养一分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

[无所求的爱]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对子女要放心]
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不要沉迷爱欲]
爱,在人心中常觉得奇缺,常觉得饥渴难饱足,像饿鬼一样。沉迷在爱欲中,将永远没办法满足。

[谈长情,说大爱]
要谈情,就必须谈长情——觉悟的情;
要说爱,就必须就说大爱——解脱的爱。

[大我的爱]
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拥有宗教思想的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扩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这样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之爱的真谛,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