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帝国的认识
文/西风

成吉思汗像
我是研究元代瓷器之后才开始系统了解和研究蒙古帝国以及蒙元历史的,这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随着对蒙古历史和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原先的很多认识观在历史证据面前显得有失偏差。很显然,对待成吉思汗的认识主要源于屠城和杀戮,普遍的认识是残暴的,野蛮的。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成吉思汗同时也是包容的,他可以允许不同的信仰、文化和先进的技术存在,也允许具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和智囊。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本质就是占领和掠夺。那个时期的蒙古人是草原部落民族,长期的资源掠夺和部落杀戮造就了当时蒙古民族的整体血腥,掠夺是生存的基本法则。蒙古草原虽然辽阔,但它不能长农作物,只能放牧。放牧需要更多的草场,众多的部落自然需要更多的草场,资源自然匮乏,加上冬天雪灾频繁发生,不掠夺,不杀戮就根本无法在草原上生活。所以,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结构使得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杀戮成性。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血腥的原始部落狼性文化。
当掠夺扩大到草原以外的地区,扩大到中国以外,整个蒙古部落集体对外的时候,他们部落之间的杀戮变成一致对外。阻挡他们掠夺资源的国家和人就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对待敌人是毫不留情,草原部落战争的教训是必须具备狼性,而不是羊性。蒙元迁移到中原建国之后,忽必烈借鉴儒家体系治理国家。文化的融合,民族的大统一,保留民族的生活习性,尊重民族信仰和宗教自由,发展国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虽然有很多对汉民族的歧视限制,但在800年前的那个封建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认识往往用中原儒家的羊性思维去审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集团,这显然是脱离实事求是精神的。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国到1635年被后金灭亡,一共429年时间。这期间蒙古人经历了许多,也给世界遗留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历史教训。忽视蒙古历史、偏激的对待蒙古历史、甚至想把蒙古历史从中国历史上抹掉,都是严重缺乏历史公正观和严重缺乏明智的。
唐宋以来,汉民族的羊性怀柔思维,并未给民族带来长治久安,反而频频被北方强悍少数民族集团的辽、金、蒙元所灭国,明代到清代依然如此。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人家具备狼性,我们具备羊性,文化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最可笑的是往往都是以少数战胜多数。这些历史教训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我觉得一篇文章更能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蒙古历史,现转抄如下:
认识蒙古民族
文/蒙古船长
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诸部来看,蒙古族从最初就不是按照种族来划分的,而是基于共同的文化认同,并进一步形成的一个民族集团。
为什么这么说,必须要考虑到那是800年前人类对于种族的认识水平。800年前,人们互相之间是以部落为归属标准进行划分的,实际上等于我们今天以民族为标准进行划分。因此,以那时的认知,篾尔乞人以及草原上的其他部族和铁木真是不一样的人。而铁木真统一了草原诸部成立蒙古国,且诸部均依照大札萨令一致行事没有高低之分,从这一点上说,蒙古人在800年前就造就了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实现了民族平等。这在当时人类文明处于低位的时代,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第二,蒙古人在事实上造就了人类最早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在蒙古人的土地上,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从早期的萨满教,到后来的藏传佛教、道教,打到西方以后又兼容了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人们具有充分的自主权,蒙古的统治者不强迫人们改变自己的信仰,包括那些被攻下的城市里的人,都完全可以继续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时可以继续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蒙古国鼎盛时期,也没有强迫不同地域的属民按照蒙古的生活方式生活。按照现在的定义,蒙古人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朴素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基础是对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尊重。
那么,问题出来了,你也许会问:你说蒙古人尊重那些被占土地上的人们和文化,那为什么还要杀那么多的人?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到。包括很多人指责成吉思汗是历史上的刽子手,说蒙古人是被派来惩罚人类的上帝之鞭,种种批评,其实就因为蒙古人在征战中实施的杀戮。
我不想否认蒙古人在征战中的杀戮,也不想去纠结于屠杀人数的多寡。我想说的是:请务必注意那是800年前。这是我们分析问题应有的出发点。人类整体的文化在那个时代就是野蛮而粗暴的,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那个时代还有另一个可以用来做参照的战争,就是持续了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这场由西欧的骑士们发动的战争充满了劫掠和杀戮。据耶路撒冷史记载,十字军占领之后,不分男女老幼进行了三天的大屠杀,“勇士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到肠胃里去找。后来,因死人太多,干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这座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尸山火海的废墟。
那时候的欧洲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战争、杀戮是贯穿整个时代的主线。那时候,人类的文明程度就是这个水平。蒙古人也经历过失败,失败的结果也是被杀。整个时代就是这样:战胜者获得一切,包括获得战败者生命财产的处置权。战胜者胜利以后的劫掠杀戮、战败者被杀或被卖为奴隶,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公平而且天经地义的。在那个时代,人类只有这样的认识水平。必须看到:人类的文明是一点一点进步来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评判标准去要求800年前打了胜仗的蒙古人,蒙古人不可能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
同样,常有人拿蒙古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日本人相比,说希特勒、日本人和蒙古人干了同样的事情。其实还是同样的道理,希特勒、日本人在侵略、屠戮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已经进步到了20世纪,700多年的进步已经改变了我们对生命、对种族的普遍看法。一个时代就会有一个时代的发展水平,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人、一件事,就必须把他放到应有的那个时代里去理解。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蒙古人在800年前的很多做法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希特勒的屠杀专门针对犹太人,在元之后中国的各个朝代的很多杀戮也是基于种族的,是那种非我族裔其心必异的种族主义疯狂表现。蒙古人的战斗只针对敌人,而判断是否敌人的标准并不是基于种族的。必须注意到:对于不抵抗的城市,蒙古人大多会和平地路过,保留原有的执政官,尽可能地保证了当地居民原有生活习惯的延续,这在那个时代是极具创造力且非常先进的做法。
成吉思汗奉异族的耶律楚才、丘处机于国之高位,让异族的技工为其工作,其实是体现了对于他种文化的强烈的学习能力、包容能力。历史上蒙古人不抗拒吸收汉文化,在汉地更留用了大量汉族官员。
元曲的伟大成就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否则为何元以后的中国没有“偶然”出一个别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使得“曲”这种文艺形式在民间广为传播。要注意,唐诗宋词那都是文人及士绅们玩的,只有元曲才是真正基于民间的。元曲的流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元时代的老百姓有闲钱听曲,第二,元时代的文化氛围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封锁的。
蒙古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培养了非常灵活的处事态度。因为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类还不可能和大自然对抗,所以做事必须顺势而为。蒙古人的性格是坚毅的,但是同时也是灵活的,爱动脑子,善于学习。而一个灵活又善于学习的民族,一定是兼容并蓄的。
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去理解蒙古族的祖先呢?首先,他们不是种族主义者,在这一点上,那时的蒙古人比很多现在的中国人都更接近现代文明。其次,成吉思汗建立的多民族共同构成的蒙古国具有很多领先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特征,例如开放、平等,互相尊重等等,蒙古人的这种行政管理形态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三,评价成吉思汗,必须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为标准,用现代的很多标准去衡量一个800年前的人是有失公允的。
欢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