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秦志强先生《痕迹》文集有感
2014-08-07 | 阅:  转:  |  分享 
  
读秦志强先生《痕迹》文集有感



陈有清



我和秦志强先生相识近半个世纪,他从担任通讯干事到县处级农场党委书记,一直笔耕不辍,写作成了他生活中重要内容,今天能汇集出版,是一项值得庆贺的大事。

拿到这本书,第一要弄清的是这本书的体裁。我们人群,分工农商学兵,但还有种“自由职业者”。后一种,颇叫人难以捉摸,难细分。在书籍中,古代分为四大类,经、史、子、集;现代文体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秦老的《痕迹》属哪一类?不分清哪一类,难以深入地了解与领会。那么,到底《痕迹》属哪一类为宜?高宝国同志在《序言》中说,书的第一部分是政论,这是对的,但他的政论,又不是政治理论家撰写的政论文章,而且在文集第二、第三部分的文章,同样含有“政论”的意味,有许多文章是有感而发。前几年,陈祥志同志为县委老领导编了本书,就是陈德璜文集,那个集子的内容,主要是会议指示、工作总结和一些调查报告。而今天秦志强先生的文章,已超越了这些范围。他自己搞通讯报道好多年,但通讯报道的文章没有收进去,而增进了不少议论性文章,这是一个进步,一个补充,因此我思来想去,认为叫做“社会杂论小品”为妥,不知作者与各位到会专家是否允同。

别看“杂论”,我们可不能小视。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即以杂文著称世界。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他以如椽巨笔为杂文这一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秦老的“社会杂论小品”,像温暖的大手,抚人心窝。他有许多文章,传达了党的声音,传达了党对老百姓的关爱;他要求我们善待老人,从小教育好孩子;他提倡人要向善,要为社会做好事。所有这些,怎能不使人感到他的温暖,感受到他的慈祥之心。他的这本文集,又像是犀利的解剖刀,对社会确实存在的症结,一刀下去,毫不留情。他的好多文章,如《不可忽视的桶底小孔》《有感于董建华的礼单》等篇,就是一声声的警钟,叫我们要认真做人,要廉洁奉公,遵守党纪国法,将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的文章,又是深情的人生醇厚的美酒,你看,在《我和知青们的情结》《重逢话当年》等文章中,他与那些知青的交往是何等的真诚,情意是何等的深厚,殷殷之情,即是盈盈的美酒,过去喝

了几十年,今后我们还要几十年、几十年地喝下去。

这些文章,虽然归属于“政论杂文小品”,但与文学作品也很靠近,高尔基在论述科普作品时说:“科普与文学,没有划然的界限”,今天以此理念来看秦老的文章,道理一样,同样没有多大的距离。因此,文联、作协花这么大的精力,组织这次会议,在我们心目中,这部书仍属“散文”的范畴,但愿通过这次活动,能为秦老今后的文章,更增进一些文学的基因,注入更多的文学元素,我们也进一步加强文学方面的交往,互相学习,共同前进。



(原文载于《如东作家》2010年第3期)

(此文是2010年7月30日,在县作协召开秦志强文集《痕迹》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2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