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给你讲点儿编译器的知识吧 .h叫做头文件,它是不能被编译的。“#include”叫做编译预处理指令,可以简单理解成,在1.cpp中的#include"1.h"指令把1.h中的代码在编译前添加到了1.cpp的头部。每个.cpp文件会被编译,生成一个.obj文件,然后所有的.obj文件链接起来你的可执行程序就算生成了。
发现了没有,你要在.h文件中严格区分声明语句和定义语句。好的习惯是,头文件中应只处理常量、变量、函数以及类等等等等的声明,变量的定义和函数的实现等等等等都应该在源文件.cpp中进行。
至于.h和.cpp具有同样的主文件名的情况呢,对编译器来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编译器不会去匹配二者的主文件名,相反它很傻,只认#include等语句。但是这样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编程风格,跟楼上说的差不多,一个类的名字作为其头文件和源文件的主文件名比如Class1.h和Class1.cpp,这个类的声明在Class1.h中,实现在Class1.cpp中,我们人类看起来比较整齐,读起来方便,也很有利于模块化和源代码的重用。
为什么这个风格会约定俗成?有一句著名的话,叫“程序是为程序员写的”。 2.
很多人都是从C++转到C#,而我却正好相反,从C#去学C++。第一次看那个东西我就直接用VS建一个C++项目,但一进去就闷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更本看不懂里面的文件和文件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终于弄明白了一点,h文件和cpp文件也就是说,在h文件中声明Declare,而在cpp文件中定义Define。要弄明白这个就只要把声明和定义搞懂就好了,但是还是不习惯通常用回车敲得做法,C++中的智能提示跟C#中的简直就是... “声明”向计算机介绍名字,它说,“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而“定义”为这个名字分配存储空间。无论涉及到变量时还是函数时含义都一样。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编译器都在“定义”处分配存储空间。对于变量,编译器确定这个变量占多少存储单元,并在内存中产生存放它们的空间。对于函数,编译器产生代码,并为之分配存储空间。函数的存储空间中有一个由使用不带参数表或带地址操作符的函数名产生的指针。定义也可以是声明。如果该编译器还没有看到过名字A,程序员定义int A,则编译器马上为这个名字分配存储地址。声明常常使用于e x t e r n关键字。如果我们只是声明变量而不是定义它,则要求使用e x t e r n。对于函数声明, e x t e r n是可选的,不带函数体的函数名连同参数表或返回值,自动地作为一个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