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淡滨尼联合宫

 道场所志 2014-08-07

        淡滨尼区位于新加坡东北部,是一片广阔的乡村地区,早期居民以福建人占多数。早期的居民多数以务农耕种、割胶、畜养家禽为生。六十年代初,配合我国发展建筑业,淡滨尼许多商人开始从事开采沙石行业。该区的居民以道教徒居多,大小神庙寺宇兴盛,几乎分布各个角落。每当神诞千秋之日,各庙酬神演戏,热闹非凡。七十年代中,淡滨尼区大部分土地被政府征用。从1979年开始,区内许多大小庙宇的先后受迁徙的影响,面临迫迁之虑。
       1982年,是淡滨尼区内许多庙宇迫迁的一年,许多庙主或理事们正为自己的神庙去留,重建新庙、安置众神等间题,感到仿徨与优虑。当时淡滨尼民众联络所主席蔡金顺先生及秘书李红记先生,联络该区国会议员潘厘先生并寻求协助。他们认为这些神庙既是村民拜神祈福的场所,也是人们信仰的精神寄托,有必要另寻新址,将这些受影响的神庙联合组织起来。在潘厘先生的倡议下,大家决定兴建一间有规模的联合宫。

         由于淡滨尼区内受迫迁影响的大小庙宇众多,淡滨尼联合宫建宫筹备委员会进行了公开、公正、透明的组庙程序。经过委员会一番登记调查后,最后确定加入联合庙组织的神庙有洛阳天公坛、福安殿、兴古庙、吉星亭、后池厅、慈灵宫、大伯公庙(淡滨尼九哩、新芭、洛阳),因此组成一间联合宫,以各庙原来所在地区的泛称和目前集选区的名称,取名为“淡滨尼联合宫”。
         淡滨尼联合宫在1985年淡滨尼联络所的新春宴会上开始筹款,1988年7月兴建,于1991年11月间建成。它是由十间庙宇组成,全殿打通,参与的各神庙的神像以一神龛安置,整齐美观。联合庙设有秘书处,聘请全职人员负责处理日常行政工作。淡滨尼联合宫外观宏伟,具有传统庙宇的建筑特色。宫庙两边的篱笆有两条长达78公尺的七彩祥龙蟠绕,宫前两旁还绘上七彩的万里长城图、江山万里图、八仙过海图和九龙吐珠图,更显出宫庙建筑的气派。宫顶有6条龙4只凤陪衬。大殿内部空气通畅、布置美观,九尊神位依次排列,天公坛玉皇上帝镇座宫殿前门外,殿前两旁墙上砌有绘画二十四孝磁砖图。淡滨尼联合宫是采取通殿的格局,以各庙的主神为主轴加以布局、安排神坛。主神朱邢李大人公的福安殿居中,是联合宫的主导。其他神坛的排列次序与位置,全由朱邢李大人公降乩定夺。从左至右依次为:大伯公庙、太岁坛、后池厅、顺兴古庙、福安殿、吉星亭、济阳堂、五将军、慈灵宫。
        淡滨尼联合宫以独具特色的建筑和历史文化,已于1997年被旅游局陪游中心选为新加坡短暂过境旅客的一个旅游景点,为新加坡的人文旅游增添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