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位变迁

 xc活人的娄子 2014-08-07

    抹不去的情结

    一个收发室,一个传达室,一个食堂,一个锅炉房,一面围墙,一个牌子,这就是中国人的单位,外国人称它为:CHINADAN -WEI……

    单位,曾给单位人带来许多好处,它给人们物质上、精神上的呵护往往有“家”一样的感觉,许多人因此把单位视为自己的“家”。

    要想成为单位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需要具备许多条件——政治觉悟、学历、专业技能……在很长时间里,户口是进人单位这个“家”的第一道门槛。没有城市户口,就进入不了单位。单位,是中国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

    进人单位的门,就是单位的人。你的政治前途,事业成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甚至子女受教育的幼儿园、学校,单位都大包大揽了。单位曾经是许多人的命根子刚解放的时候,国家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和少量的国营企业的员工,一部分实行工资制;一部分也可以按本人意愿选择供给制,由于物价不稳定,工资是用小米的价格折款发放。从那时候起,农民把城市职工的这种生活,称之为“月月麦子黄”,也就是每个月都是收获的季节。

    中国的单位包办过一切,“一切依靠组织”曾经是几代人的生活信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人们所有的需求通过单位来满足,它不再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其他的组织来满足生活需求。


    住房紧张的辛酸

    在单位提供的诸多福利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房子,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基本上不存在住房市场,城市居民的住房完全依靠单位分配,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福利分房。那个时候,单位是否给你分房子,决定你的命运和生存质量。

    《没事偷着乐》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部国产电影,影片讲述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由于单位没有房子,家里人又多,住房紧张的辛酸故事。

    在单位里,房子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紧缺资源。对房子的角逐,构成人与单位之间最难以言说的情感。

    在互联网上搜索“分房”一词,用时3秒,便可以搜索到29300条信息。如此多的内容,展现着在福利分房的单位里,人和房子之间的各种状态。我们无法计算这里面有多少人因为房子改变自己的人生,又有多少人为了在单位里分一套房子而放弃理想。当紧缺的住房和改善生活空间的愿望碰撞在一起时,人与单位的关系便一改平日的温情脉脉,有人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在那样一段岁月里,人们更多的体会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作为人与单位之间重要的纽带,福利分房的消失使人们自主择业成为一种可能,从依赖单位分房到自己购买房子,人们走过几十年的历程。今天,当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不需要单位,当我们主动或被动地走出单位,我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失落和从未有过的自豪,时代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个人,只有当人们回首时,才发现社会在变,人也在变。

    摆脱不掉的牵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大潮冲击着计划经济的一道道围墙,但在人的流动问题上,依然阻力重重。

    个人在单位里虽然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当中国的改革需要单位向专业化功能发展时,那些一切依靠单位的思维方式受到挑战。

    为国家现代化进程做出过贡献的单位人正在承受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阵痛。当一个个单位的社会功能不断被剥离,对单位人而言,原来享有的这份温情又由谁来承担呢?单位和人重新定位了,人们却最终无法完全割舍对温馨的集体生活向往。

    有人说单位就是围墙,墙内的生活总比墙外的生活慢半拍。单位的好处有多明显,单位的毛病就有多突出。面对外面的诱惑,许多人对单调、沉闷的单位生活感到难以忍受。

    从一个房间到一个房间,从一幢楼到一幢楼,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这种空间上的转换, 对每一个生活在单位里的人来讲,可能意味着一次工作上的调动。

    调动难,是许多中国人记忆中的阴影。在计划经济年代,个人只是单位内部的一个零件、 动人事部门的一个编制指标。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学识、才华或技能,你的一切都是属于单位的,属于部门的。调动,仅仅是组织的需要,是组织之间的事情;在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的调动就像风筝,始终摆脱不掉组织这条绳索的牵引。

    人事上的调配——调动你,安置你,都是组织的意志在起作用,而个人没有任何自主权,所以当时大学生毕业叫作一次分配定终身。去了以后,你不管干什么,要求你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颗螺丝钉,像过去的人谈恋爱一样,是父母包办的,是组织上一手操办的。个人择业的决策权很小,也因此浪费了很多人的青春,埋没了很多人的才华。

    有些单位在人员调动问题上十分固执,比如有一工程师要求调动,原单位坚持不放。工程师找厂长问理由时,厂长说:“我单位里就你一个工程师,我养得起你。只要我当一天厂长,你就是在这里给我看门,我也不会放你走,养到我不当厂长为止。”这个工程师没有办法,当着厂长的面跪下来……他为了离开那个地方,所有能用的办法,能搬的政策依据,都用了,但还是说不动厂长。他只好找到上级领导,为了能够调动,他竟然又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如果一个人不是无奈到如此地步,他不会这样。这个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再过若干年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单位拿着文件,振振有辞,堂而皇之说一套理由,但有些理由非常可笑。

    人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当整个人才队伍无法流动而失去活力时,当人才的巨大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时,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