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造假有行规

 xc活人的娄子 2014-08-07

    前几日,与杭州朋友相见,他提及一卷5米多长、落款为“吴镇墨竹图卷”的古画。朋友是名画家,眼力不错。据他说,此卷虽是老东西,但字偏油滑、竹偏秀弱,有笔偏肥厚;无吴镇晚年用笔拙、重、沉的劲捷之感,颇似笔者十多年前所见的一卷“吴镇款墨竹图卷”。

      十多年前,笔者就曾见到绢本“吴镇款墨竹图卷”,并与朋友一起把玩数日,发现此卷似为明代人仿作。原因有三:一、此卷所有绢的年份到不了元代,最早只能到明代早期、中期。二、此卷上所书年款为“至正十八年”,而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卒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三、此卷几段署款多为“梅道人”,而吴镇真迹署款大多为“梅花道人”。

  为鉴定真伪,持此卷之人到北京找一位鉴定大家请教,老先生看后说:“此卷确为伪作,是明早期一高手所为。”他见过几卷此人的仿作。

  当问及所署年款及名款出现的错误时,老先生说:“这体现了古人作伪的‘职业道德’。古人作伪有一定的行规,同时也怕造假会有报应,于是,他们在造假时,一定要留一点破绽,让你识破。你如不能识破,造假的人认为那就不能怨他了,因为他留了破绽给你,这就不算他做坏事,也就不会有报应。”

  此事过去一段时间后,听友人说,持此卷之人请装裱高手将此卷重新装裱,把年款“至正十八年”改为“至正八年”,但仍可以看到修改时在“正八”两字上所留下的圆形深色痕迹,如一片油迹样。

  相比古人,今人作伪,只有水平不够让你能看出毛病,决不会自己留下破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