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的肚量究竟有多大

 xc活人的娄子 2014-08-07
  曹操给后人的感觉并不好,以至于人们一提到他,马上就会联想到戏剧舞台上的那张大白脸。所幸的是,现在的史学界通过研究认为,曹操的欠佳形象是受到了后代学者的歪曲。事实上,他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过失。而且,倾向于认为曹操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
  
  我以为,单从曹操在对待不同人才的态度上,就能表现其不同于一般人的宽宏肚量。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曹操嗜杀。譬如被人们经常揪着不放的就有杀杨修一例,这一事件被定性于曹操的多疑和嫉才。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些文学作品、戏剧作品的刻意渲染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我们稍作分析便会明白。杨修出身名门,而在曹操手下,只担任了一个主簿的闲职。对杨来说,这是于心不甘的。因此,他常常卖弄一些小聪明,以求获得曹操的重视和重用。作为军中主簿,他本应辅佐曹操,经常提出一些有助于事业发展的积极建议。而杨修却将他的所谓聪明放在了猜摩和破解主帅的意图上了。杨修本人也不曾料想得到的是,他的有些做法,事实上已经干扰了曹操的政务和军令。曹操之杀杨修,除了维护森严的军法之外,不仅不是嫉才,恰恰说明他反对和排斥像杨修这样华而不实的庸才;不仅不是他的小肚鸡肠,恰恰说明他胸怀全局、重视对军国大计有着实际帮助的真正人才。

  而曹操对待关羽态度,则从反方向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蜀书》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操知道关羽刚烈忠勇、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因此,极希望将关羽纳为麾下。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曹操对关羽百般示好,不仅答应了关羽所谓的“降汉不降曹”的要求、而且派专人接待和伺候;不仅赠以锦袍、赤兔马,而且还给关羽授予了“汉寿亭侯”之爵位。关羽不为之心动,竟自“挂印封金”而去。“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操的手下欲追而杀之,他则明确表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这一典型事例,除了说明关羽的忠义之外,对于曹操来说,却显示了一种罕见的大度。以至于司马迁评说: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换成今天的话,司马迁是这样说的:(曹操)如果没有成王成霸之人的胸怀和肚量,做事情哪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事实上,除了杨修和关羽之外,曹操的身边聚集了为数不少的一批文武之才,这是他的事业兴旺的基本条件,相信曹操本人是非常清楚并能娴熟地把握这一点的。三国后期,蜀、吴两方最终失败、以曹氏家族为基础的魏的最终胜出,不仅证明了曹操用人方面的成功,同时,也是他的胸怀和肚量使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这些悲怆雄浑、气势磅礴的佳句,也无不显示其不凡的气度和舒展的胸怀。或者说,没有相当的肚量,他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作的。

  联系到今天,在我们的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乃至一个单位中,有一些现象却不得不让人引起深思。像杨修那样工于心计,整天忙着猜摩和破解领导意图的人大行其道。而像关羽那样在某一方面有着真才实学、又不善于拍马迎奉的人却受到无情的冷遇和打击。甚至千方百计地将其排挤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而后快。拿曹操相比,这样的人是否心胸过于狭窄了呢?

  当然,我们并非是要学习曹操的成王成霸,而是应该学习他的气度、学习他的肚量。关羽式的人物在具有独特才干的同时,往往个性特殊、不容易驾驭,甚至具有很大的争议性。使用这样的一种人是需要肚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待这样的人是容、是用,还是打压、排挤,这也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的关键所在。而杨修式的人物虽然有他的小聪明,却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疏远和排斥这样的人,同样需要一定的胆识和胸怀全局的肚量。假设我们能从曹操的肚量上学到一些东西,那么,何愁我们这个地区、这个部门、这个单位的工作、事业不兴旺?何愁我们的经济建设不能取得日新月异的成绩?(文/许寒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