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国企倒闭带来名吃 濮阳凉皮救了一个厂(图)

 l1j9g82 2014-08-07

一个国企倒闭带来名吃 濮阳凉皮救了一个厂(图)

制作凉皮的3步

一个国企倒闭带来名吃 濮阳凉皮救了一个厂(图)

和面

一个国企倒闭带来名吃 濮阳凉皮救了一个厂(图)

蒸晾

濮阳名片产业升级的路径追寻

现状——已风靡濮阳期待更强

味之甜:小小凉皮裹着吃吃出城市新风情

走在濮阳街道上,裹凉皮的味道四处弥漫。

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楚丘(今濮阳),楚丘一度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宫廷乐师于“桑间濮上”创造的乐曲“郑卫之音”当时风靡华夏。

如今,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也成为一道别致的美食文化风景。

你瞧,整张凉皮被优雅摊开,将黄瓜丝、面筋、香菜、熟花生等作料,用芝麻酱拌匀后平摊到上面,裹成卷后即可食用。

裹要的就是一个巧字,好的凉皮要面皮剔透,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

如果您喜欢吃辣,那就在面皮上抹上濮阳特产牛肉耗辣椒,吃一口香辣可口,满口留香,那味道除了得劲,还是得劲啊!

味之苦:小打小闹,未成“大器”

8月6日下午,记者应约和老刘师傅见了面。

老刘家有一个传统的做凉皮小作坊。他给记者演示如何做一张凉皮:先将面粉慢慢加入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薄布醒发40分钟;然后将面团放入面盆中,每次倒入100ml左右的水,像洗衣服一样揉搓面团;等到面浆发白就把水倒入另一个大盆中,反复6次,直到面浆完全变清,只剩下面筋的部分;将所有洗出的面浆水用网筛过滤掉杂质;放置一个晚上后,面浆水形成两层,将上面的清水倒掉,下面浓稠的面浆搅拌均匀;平盘上刷一层油,倒入一勺面浆,大火蒸2分钟左右,面皮透明即可马上取出,蒸好的面皮就是凉皮。

老刘说,一机厂做凉皮的都是像他这样的下岗工人,年纪大了,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做这个了。

让老刘们纠结的还有保鲜问题。一张凉皮保鲜24小时,过了就变质,不能冷藏,一冻就脆,没了口感。此外,他们现在雇不起人。因生产规模不大,给人开工资开不了太多。

味之辣:“一机厂”品牌塑造没动静一匹“本地黑马”跃跃欲试

记者在濮阳市发现,很多凉皮店打着“一机厂”的招牌。除了大家都爱吃一机厂的凉皮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商标没法注册,干脆大家都在用。

同样卖凉皮的李豪则反其道而行之,他率先到工商部门注册了“濮字号凉皮专卖店”,通过网络营销做生意。去年9月1日启动后,一个月几千元钱进账,让他踌躇满志。

他主要做外卖、外送,计划先把品牌质量做好,再发展加盟。成熟的话,一年左右做外地市场,卖到全国各地。

但是,这位吃螃蟹者同样感到发展瓶颈的存在:“尽管初有斩获,但是形成不了大的规模。”

建言

建凉皮协会做统一商标

一张张凉皮如何舒卷自如,找到最好的自身发展定位?连日的采访中,当地各界人士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种声音:发展是大势,“大”“小”各有其说

濮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刘崇华,关注凉皮多年。他建议,是否能为“一机厂”注册一个商标,把“小吃”做大做强,成为上规模的企业集团之类,产生规模效应,走出产业化和品牌化之路。

采访中也有人持这样的观点: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是发展推动力,做大做强不符合地方小吃的特点。

濮阳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杨科长认为,凉皮从一开始就是手工制作。曾经也尝试过使用机器生产,但是味道有差别。所以目前均是靠手工工艺,并且是凭借经验进行配制调料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位分管濮阳市饮食协会的杨科长表示,一机厂凉皮的遍地开花,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分工,但是总体来看,仍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凉皮只能围绕着传统工艺点点滴滴流传,并且根据大众的口味一步步改良。

一种方向:品种繁多凉皮应有多元化的“发展范儿”

2008年,青海编制了凉皮地方食品特色标准,通过了专家小组的审定。从技术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验规则等方面做了规定。

对此,濮阳市资深美食研究者顾先生深有感触,濮阳凉皮这一美食产业现阶段缺少上层设计、整体谋划,其角色定位不明晰。

顾先生认为,规范这张城市美食名片,大有文章可做。管理上,长期以来濮阳市没有专门的凉皮行业商会或协会组织。品种上,可以更多元化,凉拌、烤、裹等多多尝试推出一些新玩意儿。新鲜是凉皮的制胜秘诀,但也是凉皮的发展瓶颈。受保鲜限制,濮阳凉皮一直在本地打转儿,专家能否破解这个问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说,保温车配送可使凉皮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而配送方式会带来凉皮的升级。只有通过升级,才能彻底改变凉皮自身的短板,才能让凉皮类小吃走得更远。

在顾先生牵线下,记者联系上了河北保定的“金记凉皮”掌门人金先生。

这家美食店现在正像麦当劳一样优雅地卖凉皮儿。“金记”把凉皮、牛筋面、油丝面、冷面调配在一起,店铺统一标准,已形成一定的连锁规模。

一块他山石:沙县小吃的政府推广模式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看来,濮阳凉皮和上世纪90年代的沙县小吃很像。

濮阳凉皮现在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品牌杂乱、竞争无序等问题。他说,沙县小吃的规范推广值得学习,他们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创办“沙县小吃烹饪学校”,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等进行小吃专业技术培训。

他介绍,2004年,沙县小吃开始核准使用“沙县小吃”注册商标,培育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对小吃店的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对达标的小吃店,政府给予鼓励;对不按规范经营的小吃店,政府责令停业,取消商标使用权。他建议,濮阳应成立凉皮协会,濮阳凉皮走出去后,在外地建立行业组织,规范管理。

濮阳凉皮如何做大做长?也是年轻人思考的问题。张文利的女儿今年该上高三。她说,准备上学时学习互联网金融,不仅要把濮阳凉皮卖到郑州去,还要把濮阳凉皮卖到全国。

(大河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