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立秋,也是三伏天的末伏。眼瞅着炎热的夏天就快过完了,好多上了年岁的老天津人说,这三伏天越过越没“味儿”,就跟过年没年味儿似的。那老天津的夏天是嘛“味儿”的?听下面老三位讲讲他们关于三伏天的回忆。

 三自之我 2014-08-07
今天立秋,也是三伏天的末伏。眼瞅着炎热的夏天就快过完了,好多上了年岁的老天津人说,这三伏天越过越没“味儿”,就跟过年没年味儿似的。那老天津的夏天是嘛“味儿”的?听下面老三位讲讲他们关于三伏天的回忆。

怀念老天津三伏天的“味道”

  • 发布日期: 2014-08-07 00:00
  • 作者:

“伏鳎目炖肉出锅了,趁热赶紧吃。”马成 绘

甜 再也吃不到三白瓜

旭东

夏季入伏前后,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过去每到这个季节,河北省河间府献县沙河桥一带的三白和疙瘩白西瓜,就要装上“漕子船”沿“西河” (子牙河)顺流而下,运到现在的老红桥南岸往西一里地的天津卫胜芳码头。

胜芳码头也叫北码头,有几百年的历史。码头设有瓜行,瓜行里聚集了许多懂得各种瓜果的行家,俗称“经家”。西瓜经家一看船上的西瓜就知道产地和成色,然后和瓜主商量定价,既能让瓜行有钱赚又不耽误交情,来年还能有生意做。

西瓜卸船落地后,由“经家”组织劳力将西瓜挨个过手,每隔两三天就要过一次手,就是把熟瓜和生瓜分捡出来,熟瓜先上市,生瓜蹲熟后再上市。在众多的品种中,只有三白和疙瘩白西瓜最受天津卫老百姓的青睐。

说了这么半天,什么是三白和疙瘩白西瓜?三白西瓜的外皮是白颜色的,瓜瓤、瓜籽也是白颜色的,所以叫三白西瓜。所谓疙瘩白西瓜是指西瓜的外皮是白色的,并隆起一些扁平的疙瘩,瓜瓤有白色的也有浅黄色的。这种西瓜最重的三十多斤,最小的也有七八斤重。

每到三伏天,就会有一些个体商贩摆起瓜摊。瓜摊一般都有一个用粗布或苇席支起的凉棚,地上铺上一领或几领苇席,堆着几十个三白和疙瘩白西瓜,凉棚前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切成角的西瓜,桌子后面掌柜的肩上搭一条白毛巾,手里拿蒲扇,不停吆喝着:“脆沙瓤,瓜大瓤子高,消热祛暑喽!”卖瓜人随吆喝随擦着脸上的汗水。此时瓜摊前面总要围着不少买瓜和看热闹的人。那时候一毛钱能买两角西瓜。人们一般是买一两角,站在瓜摊旁边吃,吃完将瓜籽、瓜皮扔到筐里抹嘴走人。瓜要是真好,摊主就故意问旁边吃瓜的人:“甜不甜您了?”吃瓜人点头挑起大拇指,摊主赶紧再挑出又大又好的西瓜,切成小角,继续吸引人买瓜。尤其是大伏天每当晚饭过后,瓜摊拉起电灯,生意总是特别火。

瓜摊附近的熟客和富有的人家是不会到摊上吃的,他们让摊主往家里送几个好瓜。有些人家和商铺厨房内放有椭圆形的木桶,木桶有三尺高,桶口有二尺宽,桶内放有事先准备好的天然冰块,让摊主将西瓜放入冰桶内冰着,现吃现拿,这叫讲究。

可惜的是,后来河北省出产三白和疙瘩白西瓜的地已经不耕种了,所以这瓜在天津已消失三十多年了,那回忆中三伏天的味道再也没有机会尝到。

凉 冰镇果藕蘸白糖

张显明

记得儿时炎热的夏天,父亲经常买回来一节用绿荷叶包着的雪白的藕,它的外表细嫩光滑、洁白如玉。父亲告诉我这叫果藕,跟咱们平常菜市场卖的藕不一样,那些是做菜用的,而这果藕只有在大鲜货铺子才能买到,是可以当做水果生吃的。

果藕的吃法也有讲究。母亲会把父亲买回来的果藕冲洗干净,接着用大木盆放上凉水,把果藕放在水中泡着,再从冰箱里取些冰块投进水里。母亲说这样用凉水拔一会儿再吃更清爽也败火。

大约过了半小时,母亲把藕捞出来放到菜板上切成很薄很薄的片,装在碟子里,再配一碟白糖,一家人用筷子夹着藕蘸着白糖吃,即使现在想来也实在是一种享受。刚入口时凉爽清香,脆嫩多汁,就算不蘸糖吃,也有淡淡的甜味。这已经是七十年前的往事了,但至今回忆起来仍令我回味无穷,那种纯天然的凉意可比现在凉汽水和冰棍来的舒爽多了。

近代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他的《丙寅竹枝词》中写道,“水桃雪藕赛京华,果露清香沁齿牙”,这雪藕其实就是果藕的别称。过去天津津南一带水多,也有不少藕塘,盛产各种藕,有果藕、鲜藕和老藕。一般果藕在7月上市,生吃最好;鲜藕则到中秋前后才登场,生熟皆宜;而老藕全年都能吃到,但只适于熟食了。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建,水洼藕塘也都变成了高楼大厦,果藕就无声无息地在市场上消失了,每到三伏天我都会怀念那种只有它才能带来的沁人心脾的凉意。

香 伏鳎目炖肉香遍街

赵永强

天津民间有“一平二鲙三鳎目”的说法,是指这三种鱼应季上市的顺序。

全国各地渔场都能够捕捞到鳎目鱼,但只有生长在渤海湾这片得天独厚水域内的鳎目鱼的味道最好。

伏天的鳎目鱼是肉最肥最厚的时候,正当上市的节令,被天津卫人称为“伏鳎目”。天津有“伏吃鳎目冬吃鲤”的说法。鳎目鱼全身只有一根大刺,鳞片细小,出肉率高,口感嫩滑,鱼肉久煮也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味道极其鲜美。天津人习惯称三斤以上为“鳎目”,早年间六七斤以上的鳎目鱼才叫“伏鳎目”,这种鱼用手轻轻一拍鱼身上的肉,就像是拍在凉粉坨上一样哆里哆嗦的,由此可见鱼肉的鲜亮和肥厚。此外,三斤以下叫“鳎目皮”,半斤以下为“鳎目尖”或“峰尖”。

伏鳎目在天津最常见的吃法是红烧目鱼头、清蒸目鱼段、炸目鱼条、白蹦目鱼丁、油爆目鱼花、侉炖目鱼、煎转目鱼等等。不过讲求实惠的天津人最钟爱的吃法是五花肉片炖伏鳎目,硬磕过瘾,吃着解馋。这菜鱼借肉香,肉借鱼鲜,色泽红亮,鱼肉嫩白似豆腐,肉片红白相间似玛瑙。特别是甜面酱和酱豆腐的使用,强化了酱香味儿,镇住了鱼腥肉臊,烘托出肉香鱼鲜,入口咸甜适中,酱味醇厚。这种结合让五花肉片中透着鱼鲜,肥而不腻,诱人食欲。

那时候在酷暑难耐的伏天里,熬几顿有健脾、开胃、化湿功效的鳎目鱼来增加食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大杂院,葡萄架下,一张三四十公分高的饭桌摆在院中,中间摆上刚出锅的伏鳎目炖肉,一家人围坐你一口我一筷,其乐融融,那香飘几里的伏鳎目炖肉,也成了只属于那个大杂院年代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