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长生副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杏林脉香 2014-08-08

谢长生副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谢长生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已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恶性肿瘤,对胃癌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诊治中晚期胃癌患者不计其数。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将近年中医学习心得归纳总结于下。

1.病因病机

胃癌属中医学“胃脘痛”、“噎膈”、“反胃”、“心腹痞”、“积聚”等范畴,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见于《黄帝内经》,经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金匮要略·呕吐哕不利》讲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当时认为此病很难治。随着认识与实践的深化,对治疗亦有进一步提高。明·《景岳全书》说“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宋·杨士瀛在《卫济宝书》和《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首先提出了癌的概念。如《卫济宝书·痈疽五发》云“一日癌,二日瘰,三日疽,四日痼,五日痈”。《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对癌的症状、病性也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说明癌具有浸润侵犯的特点。

谢师认为胃癌其病位主要在胃,发病与肝脾密不可分。其病因不外乎内外,内则多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胃不和,气机不利,气血瘀滞,邪积毒蕴。或者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尤其是脾胃虚衰,加之情志、饮食失调,气机不利,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灵枢·五变》云“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生”。表明该病之本乃体内正气虚弱导致邪气留止积聚而成。外则常由外因多与饮食不节有关,饮食生冷及腌制食品,过度烟酒,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携瘀毒互结停留于胃。导致胃积。病初,正气尚强,邪气尚弱,但附着于胃。病中,日久邪毒滋长痰湿瘀,或寒或热,胶结伤正,正气日益俱损。病末,正气衰败,邪气四散,侵及他脏。终致阴阳俱损乃至离绝,危及性命。谢师认为术后气血亦随之消耗,出现气血亏虚为主,或兼有痰、湿、瘀等征象。化疗药物于杀灭癌细胞同时,使人体之正气也普遍受到损害,气血俱损,或耗气阴,而致虚火旺盛,气阴两虚。

2.辨证论治

谢老师认为患者多经刀圭及化疗,于杀灭癌细胞同时,使人体之正气也普遍受到损害,气血俱损,或兼有痰、湿、瘀等征象,但气血亦随之消耗,出现气血亏虚,而人体生命活动赖于气,诸气生成又赖于脾胃之气,故方选四君子汤或八珍汤为主。化疗药物或耗气阴,而致虚火旺盛,气阴两虚,则合用生脉散以求气阴双补。

谢师除重视整体观念外,还重视个体差异,根据病情调整处方用药,以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脾胃气虚者,可见面色咣白,乏力,纳差,便溏,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肝郁脾虚症见喜善太息,胸胁胀痛,纳呆腹胀,舌淡苔腻,可再合柴胡舒肝散;痰湿困脾者,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四肢沉重,嗜睡,舌苔白腻,脉缓,则合平胃散加减;胃阴亏虚,症见嗳气吞酸,似饥不欲食,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可合一贯煎及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可见腹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乏力畏寒,纳差腹胀,舌淡脉缓,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瘀毒内阻者症见腹痛如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吐血黑便,舌紫或有瘀斑,可加用失笑散及清热解毒药。

3.用药特点

谢师认为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黏膜粘连,而致胃肠功能失调,易因缺血性肠病而出现腹泻,故喜用三七活血生血,去瘀生新,改善胃癌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发生,改变缺血性肠病出现的腹泻腹痛,同时也有效改善因胃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等并发症。同时有研究表明三七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抗感染、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细胞的恢复、改善胃黏膜血流、抗氧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综合作用达到治疗胃癌前病变使之阻断,逆转成正常胃黏膜的目的。

白及中含有白及胶,其性极黏,遇到血液后立即凝固,广泛黏附于胃黏膜表面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同时白及还具有消肿、生肌、止痛、止血而不留瘀。谢师常用白及人方剂治疗胃癌患者,其用意一在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来自中药的苦寒刺激,二在呕血黑便时可用于消化道止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及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毛细淋巴管断端有一定的堵塞作用,防止肿瘤细胞通过局部淋巴管转移。

经动物实验和多年临床验证,目前常用的有肯定疗效的中草药有:四季菜、藤梨根、水杨梅根、肿节风、惚木、石见穿、猴头菇、白及。次选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仙鹤草;如便血则酌加白及、三七、仙鹤草、地榆等;而腹痛腹胀可选用八月札、槟榔、茴香、玫瑰花;便溏者可选用泽泻、地榆、五味子等。夜寐不安者,加远志、夜交藤、合欢皮、五味子;肝郁不舒,胸胁胀痛,脉弦显者,加柴胡、香附、郁金、八月札;气虚明显者.用黄芪、生晒参、陈皮、仙鹤草;若肿瘤病灶明显.加重软坚散结药物如山慈菇、穿山甲、莪术、虎杖根、蛇六谷等。潮热盗汗者临证予青蒿、银柴胡清退虚热,黄芪、淮小麦等收敛止汗治之。

4.病案举例

周某,男性,65岁,20107月因上腹胀满不适2月余,于杭州市一医院行胃镜示:胃癌。遂于2010817日至上海长征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肿块大小3 cm4 cm,侵犯浆膜,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术后行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化疗4周期。201011月初诊,就诊时面白,乏力,纳差,大便每日3次,便溏,诉时有腹部隐痛,出现口腔溃疡,舌淡苔薄白边有瘀点,脉细弦。此为胃积积刀圭之后,损伤气血,气虚血瘀之象,治以行气健脾兼活血化瘀。予太子参15g,白术15g,陈皮10g,芍药15g,三七10g,薏苡仁30g,茯苓15g,白及lOg,五味子15g,藤梨根30g,香茶菜15g7剂,水煎服,每日l剂。二诊(20101123):患者诉乏力改善,大便已调,肢体怕冷,舌淡紫,脉细。予上方加香附lOg,虎杖根15g,川芎15g。二诊因上臂皮肤瘙痒,未见皮疹破溃,胃纳佳,腹痛好转。加鸡血藤15g人原方续服7剂。三诊(20101130):诉大便已调,肢体仍有怕冷,舌淡紫变有瘀点。脉细。原方基础上加用炙黄芪15g,巴戟天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之后坚持服药至今.定期复查。均无明显异常,诸症亦改善,显效。

按:谢师认为,患者肠积刀圭之后,损伤气血,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内阻致腹痛,血虚不荣,故面色少华,乏力;脾气不足,运化无力,致纳差,大便不调,另舌淡苔薄白边有瘀点,脉细弦为气虚血瘀之象。治以行气健脾兼活血化瘀,方用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健脾,行气化瘀,加三七活血化瘀止痛。二诊时因皮肤瘙痒,仍属脾虚而致气血不生,血虚生风,故加鸡血藤养血祛风。三诊时肢体仍有怕冷,舌淡紫变有瘀点,纳佳考虑脾气渐复,可以佐少量补阳之品以助气化,故除用益气健脾之药外,加巴戟天等。四诊时,诸症改善,故主方未动,调整用药,续服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