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部国家藏书的目录:《七略》

 九州书生 2014-08-08
汉朝自武帝时开始征集天下图书,宫廷和官府中,图书堆积如山,分散收藏。高祖和武帝时,只曾校理兵书,大部份典籍都无人整理。前26年,汉成帝下令光禄大夫刘向领导整理图书,加以校对,并编写目录,建立中央图书馆。刘向不但整理了宫中的图书,也运用了民间私人藏书,加以补充。前26至前7年近20年间,刘向校定图书,过世后由刘歆续成,于前5年完成目录《七略》。这是中国第一部国家藏书的目录,7卷,刘向、刘歆父子编纂,成书于公元前5年。《七略》成书后,刘歆又编成《别录》20卷。二书对中国后世史学与目录学皆有重大影响。

当时宫中藏书大概可分六类:经传、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刘向负责经传、诸子、诗赋三类图书的整理,步兵校尉任宏负责兵书,太史令尹咸负责术书,侍医李柱国负责方技,而由刘向总其成。同一书名的图书,往往有多份不同的钞写本。刘向等人先从内容较丰富的钞本中,选定篇目,然后校定文句。校对时,先选出最好的一本作底本,和其他的“复本”相校,把异文脱句都一一校录在底本上。篇目订定、文句校定后,便缮写新本。图书其后藏于天禄阁。一书缮写完毕后,刘向便为该书撰写一篇“叙录”,先列出所有篇目,其次说明校定过程,如书本来源、篇数、文句脱误情况等,然后撮述全书大意,包括作者事迹、时代背景、辨别真伪或评述大意等,类似后世的解题、提要。最后,把六大类图书再分为多个小类,编为目录《七略》。

《七略》着录图书603家,13219卷,分为以下六类38种: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荀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各书名下都附有简略说明,乃节录“叙录”而成。此外,《七略》还有一篇“辑略”,说明六略38种图书类别的内容和意义,合为七略。名义上《七略》是一份目录,实际上也是一部先秦至西汉的学术史。

刘向为每部图书写成篇目及解题“叙录”,附于每部图书。刘歆把叙录按《七略》的次序辑为《别录》20卷。“别录”,就是指把图书定本上的叙录另抄一份。

《七略》体制严密而有系统,着录和总结了重要的文化典籍,反映当时的学术流派和思想体系,是《史记》以外西汉史学上的最大成就。刘向所撰的叙录,成为阅读指南,推动图书的流通。《七略》是后世目录学的典范,影响历代目录的编纂,班固撰《汉书》时,节录《七略》,写成“艺文志”,正史从此而有艺文志的体例。南朝时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都仿效《七略》。

《七略》节录为《汉书.艺文志》,保存了内容大概。《七略》和《别录》原书都于唐代亡佚,清代有洪颐煊、严可均、马国翰、顾观光、姚振宗5家辑本,其中姚振宗辑本内容最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