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的功效

 xdh2118219 2014-08-09











  •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功效作用】
    1.降逆止呕:可用于多种呕吐的证侯。①对于胃寒停饮或湿邪阻滞所致的呕吐,与藿香、茯苓、生姜、陈皮同用。②胃寒呕吐者,与党参、白蜜同用。③胃热呕吐者,与黄连、竹茹、陈皮同用。④妊娠呕吐者,可与黄芩、苏梗、砂仁、竹茹、生姜同用。
    2.燥湿化痰:①用于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者,与茯苓、陈皮同用或与苏叶、茯苓、陈皮、生姜同用。②用于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清稀,纳呆食少,大便溏稀,与茯苓、干姜、陈皮等同用。
    3.消痞散结:①用于胸脘痞闷胀满,或胸闷作痛,可与瓜蒌、薤白等同用。②用于瘿瘤痰核,可与消痰散结药同用。
    【鉴别应用】法半夏偏于燥湿健脾,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善于止呕,半夏曲化痰消食,竹沥半夏化痰清热,生半夏消肿散结。
    【配伍应用】
    1.配橘皮:橘皮与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共同作用,历代医家认为,二者入药以陈久者为贵,故有“二陈”之谓。半夏之辛,行水气,燥痰湿且能健脾;橘皮之辛,通三焦、理气机又能和胃。半夏得橘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橘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二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
    2.配茯苓:半夏与茯苓相伍,药效相使,是治疗痰饮湿浊的常用药对。茯苓甘淡,甘能补脾,淡能渗利水湿;半夏辛温,辛能散水气,温能燥湿。半夏与茯苓,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二者标本兼顾,功可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
    3.配黄芩:半夏化饮祛痰,降逆止呕;黄芩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热。二药配对,有清肺化痰、燥湿降逆之功。
    4.配硫磺:硫磺与半夏配对使用,见于《和剂局方》半硫丸,主要用于老年虚冷便秘之证。硫磺酸温,有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半夏苦以下气,辛能润燥,协硫磺而通便,两药合用,具温

    5.配枇杷叶半夏可消痰降气,枇杷叶可下气降逆。二药合用,下气降逆,燥润相兼,寒温并施,枇杷叶得半夏润肺而无留痰之弊,半夏得枇杷叶燥湿而无劫阴之咎,既可入肺而祛痰定喘,又能入胃而燥湿止呕。
    6.配皂荚:半夏功专燥湿化痰,皂荚辛散走窜,具祛痰、搜风、开窍之力,善治风痰壅盛、关窍阻闭之证。二药配对,祛痰之力大增,祛风痰、开关窍之功更著。
    7.配天南星:半夏燥湿健脾,主治湿痰,且有和中降逆之功,南星燥湿化痰,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南星开泄化痰,以祛经络中之风痰。二药合用,治痰力胜,尤以:法风痰为著。
    8.配天麻:半夏燥湿祛痰,天麻为治风痰之要药,善于熄风止晕。二药合用,相合相成,功专化痰熄风,治眩晕、头痛。

    9.配瓜蒌:半夏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能清化痰热,目.有宽胸散结之功。二药配对,化痰散结,宽胸消痞之功显著,宜用于痰热互结、气郁不通之胸脘痞满,或浊痰胶结所致的胸痹疼痛,对痰热壅肺之胸膈塞满、气逆咳嗽、吐痰黄稠,用之可获清热化痰、下气宽胸之效。
    1 0.配黄连:半夏和黄连,是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的基本配伍,半夏善化痰散结,降逆宽中;黄连善清热燥湿,和胃止呕。取半夏以辛开,兼理痰湿之壅结,除热中之湿,用黄连以苦降,并清痰湿所生之热。二药辛苦合用,辛开苦降,舒理气机,凋和胃肠,寒温并施,化阴霾,和阳气,且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妨清热,共奏泄热和胃、开胸除痰之功。
    【应用注意事项】
    1.反乌头。
    2.一切血证及阴虚咳嗽、津伤口渴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6~9克,入煎剂,或人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行散,能行水湿,降逆气,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呕吐自止,所以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良药,且有消痞散结的功效,常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晕、痞满呕吐、反胃吐食、妊娠呕吐以及痰湿入络结为痰核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