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38) ——悲歌结局

 在野匹夫 2014-08-09

最后的慷慨悲歌⑼

 

    新士人政权的失败丧失了结束分裂,重归一统的最后机会,军阀混战遂成不可逆转之势,致使社稷倾圮、黎民涂炭,后人读史到此,不禁扼腕叹息,于是便有了对王允应对策略的探讨——在凉州兵叛乱后,有没有更好的策略呢?

 

    后人提了很多方案,其中最著名的方案是这样的:

 

    ——启用皇甫嵩为将统率军队,前出险要阻击叛军;然后深沟高垒疲敝敌军

    ——联络在中牟的朱隽,使其率军从后方夹击叛军

    ——重用董卓旧将徐荣离间诱降叛军部众

 

    如此,叛军在攻坚不得,后退不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旬月之间就会瓦解。

 

    这个方案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意思。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第一名将,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威震天下,敌军闻之破胆;而且他出身凉州,久震边关,在凉州兵当中享有很高威望;董卓发迹之前曾经是皇甫嵩的下属,董卓手下的凉州兵很多都跟着皇甫嵩打过仗,是他的老部下。由皇甫嵩出来收拾局面,一则长安城里的董卓旧部可为朝廷所用;二则对叛军也是一个极大的震慑。

 

    鉴于叛军兵临城下之后军心不稳,因此让皇甫嵩带兵出城前据险要,拒敌于国门之外,使都城长安成为一个稳定的后方,如此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叟兵叛乱。

 

    鉴于叛军声势浩大,因此让皇甫嵩坚壁不战,疲敝敌军,等待朱隽救兵的到来,再相机出击。

 

    虽然关东群雄都已目无朝廷,但还有铁杆儿忠臣朱隽可用,他在中牟的那支义兵正处在凉州叛军的后方,若得知朝廷危急的消息,必然会义无反顾前来救援,就可对叛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董卓旧部当中多是凉州将领,心向叛军,不可用;但中郎将徐荣却是例外,他是辽东人,是个象张辽一样的忠勇之士。董卓同关东群雄作战时,他曾在荥阳大破曹操,几乎将其生擒;又在梁东打败孙坚,孙坚常戴一方颜色鲜明的赤色头巾,徐荣率部盯着赤色头巾紧追不舍,孙坚不得已脱下头巾给部将祖茂戴上才得以侥幸逃脱。曹操、孙坚均是三国名将,却都败在徐荣手下,徐荣的勇武可见一斑。在凉州叛军打来时,王允曾派他和胡轸带长安城里的董卓旧部前去迎击,这些旧部和凉州叛军本就是一家子,由胡轸带着都临阵投降了,只有徐荣宁死不降,战败被杀,其忠心如此。

 

    当然徐荣的忠不是忠于朝廷,而是忠于职守,这点儿和张辽也很像。

 

    可以说,徐荣是一个不亚于张辽的名将,可惜他没有张辽那么好的运气,他没有遇到明主,就毫无价值的死去了,如一粒微尘,消失在后人的视线里。

 

    命运就是如此弄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将星,需要的不仅是才能,也有运气。在那些闪亮的将星背后,不知有多少中途夭折的英才!

 

    这个方案里提到重用徐荣,就是看中了徐荣的忠勇,他又是董卓的旧将,由他出面离间瓦解叛军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此将大大打击叛军的战斗意志。

 

    这个方案看起来非常的高明,简直是天衣无缝,其实却存在很大漏洞。

 

    首先,是启用皇甫嵩为将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曾让我很迷惑——皇甫嵩,汉末第一名将,军事能力不知比吕布强出多少,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王允为什么死抱着吕布不放,就想不起来他呢?

 

    因为这是形势使然。

 

    《后汉书·吕布传》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说是在刺杀董卓之后,“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就是王允给了吕布四项奖赏。

 

    第一项、奋威将军。董卓原来给吕布封的官是中郎将,和他的诸多部将相当,王允则给他提拔到将军,高出所有的中郎将一头。

 

    第二项、假节。就是加赐代表皇帝的符节,对于违犯军法的人,有先斩后奏的大权。

 

    第三项、仪同三司。“三司”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三公”是朝廷一品大员,是普天下士人做官的最高目标。吕布是一个武人,当不了三公,当不了没关系,可以“仪同三司”啊,就是官位、权力以及办公机构和属官都跟三公一样,按照现在的话说,叫做——享受三公级待遇。

 

    第四项、封温侯。侯爵是官员得封的最高爵位,东汉的侯爵内还有县侯、乡侯、亭侯三级,其中以县侯最高、乡侯次之、亭侯最低。温侯是什么级别的侯爵呢?是县侯,也就是最高爵位中的最高级别,可比关羽后来那个“汉寿亭侯”高多了。

 

    另外,温侯本来是董卓给王允封的爵位,现在王允拿出来让给吕布了。

 

    这四项奖赏可以说是恩遇无以复加了,吕布杀了董卓当然会受到奖赏,但王允给他这么高的奖赏,甚至还把自己温侯的爵位让出来给了他,决不仅仅是杀了董卓这么简单。他很清楚,新政权需要仰仗吕布并州军团的军事支持,因此有必要用高官厚禄的笼络吕布。

 

    这种情况下,启用皇甫嵩为帅,而把吕布抛到一边,吕布会同意吗?他手下的并州军团会同意吗?他们会听从皇甫嵩的指挥吗?

 

    《后汉书·王允传》记载: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就是吕布杀了董卓之后,洋洋得意,到处吹嘘自己的功劳,如果启用皇甫嵩为帅,吕布是断然不会愿意的,若是这样恐怕会失去吕布和并州军团的支持。

 

    因此,虽然皇甫嵩比吕布更合适担任主帅,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再能干,如果下面没有自己的一股势力支持,也是很难受到重用的;那些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莫不是有自己的利益集团,自古及今都是如此。

 

    其次,即使任命皇甫嵩为主帅,就能够达到安抚董卓旧部,同心协力对付叛军的目的吗?若在凉州兵没有反叛时倒有可能,在叛乱后就存在很大的疑问了。况且安抚是需要时间的,但李傕等叛军根本就没有给他们时间,《后汉书·董卓传》记载:(李傕等)于是共结盟,率军数千,晨夜西行。他们可是日夜兼程的杀来,留给长安方面的能有几天时间呢?

 

    陕县到长安约有300公里,折合古代里程700多里,昼夜兼程的话2-3天就杀到了(曹操破荆州遣骑兵追击刘备“一日一夜行300里”,由此可知),皇甫嵩又来得及做什么呢?

 

    第三,由于叛军来的太快,皇甫嵩即使统领了长安的董卓旧部,也没有时间前出抢占险要,并扎营固守的。当时的情况,只有固守长安这一条路可走。

 

    第四,再说朱隽的情况。董卓被杀之前,朱隽刚刚被李傕等所击败,部队受到重创,是根本没有力量再度进兵的,如此联络朱隽两面夹击的设想如同海市蜃楼。

 

    第五,则是徐荣的情况了。这个方案里,重用徐荣是唯一可取的一条措施,但王允是什么人呢?他是士人,还是名士,象他这种人怎么屑于和粗野的武人为伍呢?他根本就不了解徐荣,在他的眼里,徐荣和李傕他们就是一丘之貉!这条措施虽然合理,但王允是想都不会想的。

 

    因此在叛军杀来的时候,长安方面所能采取的也就只有前篇所说的王允的策略了,虽然王允的策略遭到了失败,但除此之外,没有更高明可行的办法。

 

    长安被攻陷了,李傕等叛军展开了血腥的复仇,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大批朝廷要员或是战死或被杀害,吏民死者数以万计。

 

    在血与火的海洋中,吕布冲突而来,招呼王允说:司徒快快随我一同逃命吧。

 

    眼睁睁看着苦心扶持的国家社稷轰然倾圮,王允万念俱灰,他决心以身殉国了,他拒绝了吕布带他逃走的劝说。就在这个时候,他对关东士人还是念念不忘,他谆谆教导吕布说:“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国家社稷和士人的共同理想始终是王允生命中两大永恒的主题。但那些让王允无限牵挂的“关东诸公”们这时在干什么呢?他们已经没有国家社稷和共同理想可言,他们正在为争夺地盘打的你死我活,不管是被冠以有篡逆之心的袁术、袁绍,还是号称俊杰名士的刘表,或者是史书所谓的忠臣曹操和刘备,他们根本就不愿向西多看一眼,他们对于长安新士人政权的覆灭漠然无视。

 

    在凉州兵的刺刀下,由忠于朝廷的士人们群体演出的“最后的慷慨悲歌”谢幕了,在空出来的历史舞台上,只剩下割据军阀们的血腥表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