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顶级名校教授那样带学生

 lhsljq 2014-08-10

创办仅4年的华政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交出亮丽成绩单,海归教师团队的理念引发关注—— 像顶级名校教授那样带学生

  本报记者 樊丽萍

  创办于4年前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首届50名本科生今夏毕业。他们中,超过30%被英国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录取,另有20%前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攻读研究生。另据统计,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为70.97%——在全国,司法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20%上下。

  一所非985、非211高校的新创学院,何以能交出一张如此亮丽的成绩单?

  

年轻海归:经验不足用“心”补

  几乎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国金学院就是华政的谈资。该学院海归师资的比例超过70%。

  执教首届本科生的教师中,不少都在海外知名院校获得博士学位,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

  高比例海归师资团队,对教学和人才培养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国金学院创院院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罗培新教授透了个底:4年前,走上讲台的大多数海归教师也是平生第一次当老师。“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打心眼里想有一个好的开局——做一名称职的大学老师,因此也乐于接受各种新的挑战。”

  “第一次当大学老师,就像经历一场初恋——经验可能不足,但对教学的用心和投入是百分百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程金华还记得4年前任教的情形:很多个清晨,天蒙蒙亮时,他就要赶到教室,陪着刚进学院不久的本科生一起晨读。和很多年轻的海归回国内高校任教后拼命发论文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不同,程金华受聘后,感觉自己就像到了一所管理严格的重点中学任教。

  在华政,新创的国金学院有很多其他学院没有的新规。比如,晨读制。每天7点20分到7点50分,所有一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到教室自习。同时,每位专业教师都有一张“排片表”,轮到值日必须进教室和学生互动。

  不少学生坦言,晨读制让他们“在进大学后的一年内都没有睡过一个懒觉”。如今已被剑桥大学法学院录取的韦云莹说,正是这“折磨人”的晨读制,让她保持了勤勉学习的习惯。

  国金学院的所有专业教师还遵循office hour(教授与学生面谈时间)制度,每周至少要安排1小时和学生交流。

  “说实话,最开始我也在想,给低年级的本科生开office hour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刚接触专业,能和老师讨论什么呢?”执教于国金学院的廖志敏同时拥有北大和哈佛的学位,在接受本科生咨询时,他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比如,有学生向他“吐槽”,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以后是不是没有前途了;也有学生问他,到了大三觉得很迷茫,该怎么办。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只好讲讲自己的经历。”不过,在小心翼翼应对这些“非专业”的提问中,廖志敏说,他体会到了身为人师的要义:比起传授一些确定的知识,学生更需要的是在人生道路上得到老师的提点、鼓励,甚至是宽慰。

  

移植海外名校先进教学手法

  在华政,国金学院的创设伴随着一个在法学教育界亟待求解的命题:培养国际金融法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法学教育和金融财会教育之间的隔阂如何打破?

  罗培新说,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实现“三位一体”:扎实的法学功底是基础,要掌握金融财会、数理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对应到具体的课程设置,这意味着要整合经济学、法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在罗培新看来,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教学任务,还要保证学生们通过法科生必过的“大考”——国家司法考试,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海归全员教学”。他们一方面要把海外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法带回来,另一方面也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

  国金学院有5名教师拥有金融或财会的博士学位,为了实现和法学的有机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海归教师们空余时间常聚在一起议论,并逐渐发展出了后来的交互式备课制度,即任教不同学科的老师常在一起备课,相互穿插教学内容,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先有机融合在一起,再实施教学。

  国金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顾双杰,已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录取。他回忆说,除了课堂教学,本科阶段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力地帮助他快速进入交叉学科的学习。

  在国金学院,每一名本科生从大一寒假开始就在导师的带教下,开展不少于3000字的英文论文写作;通过选拔而入选卓越班的学生,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即跟随导师开展课题研究。

  读大一时,顾双杰就进入了程金华的课题组,至今记得写作过程非常坎坷。“在耶鲁法学院,我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也被自己的导师改成了大花脸。她在凌晨时还在改文章,给我写邮件,提出很具体的修改意见,指导我不断地修改文章。”程金华感慨,越是在顶级名校,遇到这样认真负责、能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授的概率就越高,对学生的影响也就越大。他希望,自己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老师。

  

帮学生一起找“高大上”职位

  在国金的首届本科毕业生中,除了50%继续升学外,剩余50%选择就业的都走上了银行、律所、投资机构等专业对口的岗位;而首届研究生的就业更是走俏,被众达、君合等高端律所聘用后,“很多人的起薪已经超过了学院老师的薪水”。

  罗培新告诉记者,学院除了直接从海外名校招聘优秀博士外,还从海外的金融界、律师界招募了不少行业精英。到了学生就业季,海归们纷纷发掘自己的人脉,帮学生找各种实习机会。

  去年,首届本科生读大三,正值实习关键期。学院一位任职不久的年轻海归教师主动联系了一家沪上知名跨国企业的高管,为学生们争取了好几个实习名额。还有一些学生不久前在和跨国公司、知名律所签订用人合同后才获知,自己当初获得实习机会,是因为国金学院的老师给企业写去了很长的推荐信……

  “哪怕拥有再强大的师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容量总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成才机会,国金学院的办学始终坚持一点:全体老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罗培新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