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行在澳门历史文化老街区

 一木尚土 2014-08-10

游澳门历史文化老街区

图文·陈仁江

   澳门的老街区很小,值得看的也在这里,这里被称为澳门历史文化街区。凡是到澳门旅游的人,都会来此一游。通常游览了这里就可以说“我到过澳门了”。难怪许多写澳门游的博文都说澳门除了看赌场,只需要半天游览就足够了。

   澳门的历史文化老街,基本保持着澳门昔日模样。这里有著名的大三巴、有炮台、有老教堂,还有议事厅前地“波浪起伏”的街道,等等。澳门,城市比香港小,楼房也不及香港密集,有许多地方行人都不多,唯独老街区人流涌动,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游人。游览这一带老街,半天都不用,有一个时辰就可以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澳门的老街区街道很狭窄,但因为车子不多,稍微僻静点的街道上一点也不拥挤。街道是有坡度的,实地看过后才知道澳门的老街是依照山势修建的,尽管山的坡度不是很大,但街道明显向上或者向下倾斜。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澳门老街区有一片广场,名曰“议事厅前地”,到澳门旅游的人不可能不去这个广场。因为除了它的名气很大,还因为它的位置居中,任何游人都必须通过这里游览老街区。最特别的是,广场的地面用两种不同的地砖铺设成海洋的波浪,走在上面,真有波浪涌动的感觉。远处看,广场好像在起伏动荡。

    澳门人非常看重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去的时候,澳门人正在准备迎接中秋和重阳节,广场上喜气洋洋,到处张灯结彩,传统的莲花灯最多见。我想如果正好是中秋游澳门的话,我们一定会看到澳门庆祝传统节日的热闹了。

   议事厅前地周围的建筑欧式居多,但也有中国传统的房屋,中西合璧,色彩协调,建筑大多老旧,时光在这里彷佛停滞。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到了澳门,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摩托车。我们刚从香港来,竟然有点不习惯,因为香港很少见到摩托。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澳门的街道两边的建筑格局很像广州,文革时我去过广州,对街道两边楼房的内走廊印象很深。这种建筑,可以遮阴挡雨,而且最为安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老街区有的街道非常狭窄,简直像商场内的露天通道。也许不让走车,这样的小街很像步行街。走在澳门,感觉生活的节奏似乎有意放慢了,行人们也是慢悠悠的走着,完全没有香港那样的匆忙景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老街的店铺门面都不大,它们大多只是静静地开着门,很有耐心地守株待兔。既很少听见有叫卖的吆喝声,也很少看到有店员站在门口兜揽生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尽可随意溜达,自由观看。一切都显得那么悠然自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澳门老街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大三巴,凡是去澳门的游人没有不去看看的。我们也顺着斜斜的老街往上走去,街的尽头就是著名的大三巴。远看,好像为了拍电影搭起来的大牌坊,但不是中国传统的式样。究竟是谁搭盖了这么一座哥特式的“牌坊”呢?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三巴前游人最多,来此留影的游人也最多。后来才弄清楚,所谓“大三巴”,其实只是“大三巴(原名‘圣保禄’)教堂”残留的前壁。 

【网摘】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三巴的背面有人工搭建的楼梯上去,站到窗洞前看下面,澳门的老街区远处是现代的新建筑,高大宏伟包围着老街区。老街区更显得拥挤狭窄,街道有如羊肠小道。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大三巴前的这么一小块“广场”就十分可贵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三巴右侧是山,山不高,其上有大炮台,一般游人都会走上去看看。在进山的入口处有一座雕像,细看乃西人利玛窦也。意大利学者、传教士利玛窦1582年曾到过澳门。利玛窦对于中华文明十分景仰,一生为中国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澳门为利玛窦塑像是在情理之中。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登山可以看到“澳门博物馆”,刚好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馆。不然可以进去看看,一定能更多地了解澳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虽然没看成澳门博物馆,但参观了山上的“大炮台”。
 【网摘】澳门的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三巴炮台,座落在大叁巴牌坊侧,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大炮台占地约1万平方公尺,呈不规则四边形,建于明神宗年间(公元1617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筑历时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


  大炮台经历了300年的沧桑历史,终于在1966年解禁,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现今,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澳门360度的风景。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炮台基本保持着旧貌,虽然炮台的功能早已丧失,可作为旅游景点的价值却与日俱增。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炮台景区很幽静,游人在这里可以享受一份难得的静谧。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站在大炮台俯瞰澳门城景最佳,感觉澳门长高了,在新建筑区面前,昔日的老街房屋尽皆矮小拥堵。这与我在其他大城市登高看到的感受差不多。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们走下山,又见大三巴。大三巴侧面的狭窄马路是倾斜下去的。车子来到这里居然都是快速通过,从这里看出澳门的交通秩序还是很不错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来到大三巴,很少有不留影的。“到此一游”,是国人每到一处旅游的嗜好,但我们却只留下澳门的街景,正所谓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澳门给我的印象犹如一棵老树正绽放出新芽,没亲身见识澳门,就不知道澳门是啥模样。来澳门后,我很欣赏澳门历史文化老街区的古老和青春,再见了,澳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