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脉输液滴速的要点和技巧

 ntex 2014-08-10

正常情况下,60-80滴每分钟,老人50滴

孩子,和有心脏病的人20-40滴!

还有特殊的药物,比如硝普钠,一般都限制在每分钟10滴以内!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液、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 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小时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小时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小时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小时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解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肝,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
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溶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棗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 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
⒋ 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有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液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为宜,例如去甲基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分,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分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小时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途径。静脉药物滴注速度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应了解影响滴速的原因,掌握选择正确的静脉药物滴注速度的方法。1  因素分析

    1.1  药液性质

    1.1.1  药物的成分  药物的成分不同,其输注的速度也应不同。例如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特别是肝病患者因肝脏对糖同化功能低下更需要缓慢输入。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 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 ml较为适宜[1]。再如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mnol/L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mnol/L,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 ml[1]。

    1.1.2  药物的渗透压  在等渗溶液中,无论用7号或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0.0 gtt;而在高渗溶液中,用7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0 gtt,用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4 gtt。因为渗透压越大,每毫升滴数越多,符合物理学中质量不变条件下密度与容积成反比的原理[2]。1.1.3  药液的浓度  有学者对数种药液在同样条件下,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临床上常用几种药液,每毫升滴数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药液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或轴稠度比较大时,则每毫升滴数明显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浓度的药液,按实际每毫升的滴数计算输液速度[3]。

    1.1.4  药物的刺激性  有些药物有刺激性,特别是当药物的浓度增高后更明显,静脉注射易引起静脉炎,外渗可致组织发生溃疡和坏死,此时静脉管腔狭窄,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使滴速减慢。所以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

    1.1.5  药液的温度  如液体温度太低时,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引起滴速减慢[3]。特别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因为药液太冷,机体一时不能适应,常引起寒战或不适。因此,应该根据体质、病情以及输液量、室温等适当使输液剂加温,一般可维持在20~30 ℃之间为宜。1.2  患者因素

    1.2.1  患者年龄  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滴注速度。新生儿输注速度要求很慢,合理掌握其输液速度,对于新生儿安全输液、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除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外,一般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速度控制在4~6滴/min是安全的。个别新生儿病情危重,要随时通过静脉给药而需24 h持续输液,其输液速度可控制在2~3滴/min[4]。再者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代偿功能不全,肾脏对体液调节能力低下,如输液过快会引起急性肺水肿等,因此老年患者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1.2.2  患者体位  即平卧位时输液滴速>穿刺同侧卧位、穿刺对侧卧位>半坐卧位>坐卧位[5]。因此,护士应对输液患者加强巡视,尤其是对医嘱规定时间完成的输液患者和严格要求控制速度的药物,在巡视中发现患者变换卧位时,应及时调整液体的滴速,以确保输液患者的治疗效果。

    1.2.3  患者的病理状态  当患者患有不同疾病后,其各种脏器的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那么输液速度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如肾功不全的患者在输注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浓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都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 mmol/L,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 mmol/L),输液过快,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的平衡;而肾功能不全时,则容易造成高氯性酸中毒[6]。1.2.4  患者的耐受力  当患者滴注药理作用很强的药物时,有时快速滴注患者无法耐受,应减慢滴速,增加其用药的顺应性。如治疗低钙血症时,特别是手足抽搐发作时,输以钙输液剂治疗钙缺乏,如输入速度过快,可引起心率缓慢、期前收缩、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有时因血管扩张引起低血压,为避免产生上述情况,输钙速度应控制在0.25 mmol/min以下[7]。

    1.3  输液装置

    1.3.1  输液器的滴系数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经常要根据患者病情、输液量、药物性质等计划输液时间,调节每分钟输液滴数,临床上常以15.0 gtt/ml的换算关系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输液,且出入很大,此差异可能与输液器的管径(一次性输液管内径0.3 cm,而传统输液管内径0.5 cm)及材质不同(一次性输液管为塑料管,传统输液管为橡胶管)有关[2]。所以一般在输液器外包装上都标记有该输液器的滴系数(即每毫升溶液的滴数)。目前常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滴系数有每毫升10、15、20滴3种型号。但应注意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输液器的滴系数并不是固定的,常随着每分钟滴数(滴速)的改变而变化[3]。  1.3.2  输液管  在输注各种液体药物时,如输液管扭曲、受压会使输液的流出通路阻力增加,滴速减慢。而滴管的衔接处漏气或裂隙渗液,会改变输注速度。若滴管下段输液管有漏气和裂缝时,液体会从此处漏出;如裂缝位于调节器之上,输液滴速加快,如裂缝位于调节器之下,输液滴速不变;若滴管液面下某处有裂隙,液体会从此处漏出,滴速加快[8]。

    1.3.3  茂菲式管液体高度  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等于或小于液滴自然长度时,由于滴管内液面干扰液滴的自然形成,破坏液滴表面张力使液滴变形、变小而过早下落,输液滴数增快,这时表面上给人造成了输液速度增快的假象,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此时液滴不再是20滴为1 ml,此时的液滴已变形、变小,无法再根据输液滴数正确计算出输液速度[9]。

    1.3.4  输液瓶位置高低  输液瓶距输液手臂的高度越高,液体滴速越快。一般输液容器距离穿刺点的垂直高度应在90 cm左右,以保证重力输注的顺利进行。

    1.3.5  针头大小  在输入液体种类和滴速相同的情况下,针头大则每毫升液体滴数少,即相同滴速时,输液速度相对较快。通过试验结果显示在同一高度情况下选用52号头皮针速度较7号针慢,但52号头皮针在同一高度其输液速度完全能满足心血管病患者的输液要求[10]。

    1.4  输注部位的血管  血管粗且弹性好的静脉血液回流快,液体输入速度则快。如果在输液中,静脉液体外渗、血管壁肿胀、静脉炎、静脉痉挛、末梢循环欠佳等现象影响滴注速度,发生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滴速暂停等现象。1.4.1  血压  同一患者在不同的输液阶段,具有不同的静脉压,输液速度也发生着变化。如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开始时输液速度较快,维持一定时间后,输液速度则有所减慢。分析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压降低。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即靠水柱压与静脉压的压力差,将瓶内液体输入静脉。当水柱压力一定时,由于静脉压的降低,使压力差加大,输液速度则相对较快,随着血容量的增加静脉压升高,压力差缩小,输液速度则有所减慢[3]。

    1.4.2  血管痉挛  患者由于疼痛、输入刺激性药物、寒战、肌张力增高或代偿期的休克患者,其血管出现反射性痉挛,静脉压升高,滴速减慢。

    1.4.3  静脉炎及栓塞  常见于化学性、机械性刺激或由于输液时细菌感染造成。由于此时血管壁肿胀,静脉管腔狭窄,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使滴速减慢。   1.5  人为因素  因为医护人员对静脉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等未能很好掌握,没有选择正确的滴注速度。再者患者自己或陪行人自行调节滴注速度。护士对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查中发现,由于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患者输液滴速过快过慢的占62.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按医嘱调节滴速,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滴速,在巡视过程中又未认真观察滴速所致。患者对输液滴速过快过慢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患者自我调节滴速导致输液过快过慢的占23.3%。主要是因为患者对静脉输液的常识如输液滴速、输液并发症等不了解;其次,部分患者认为输液时间长,影响休息、活动等而随意调节滴速,主要是加快滴速,占80.0%(8/10)[11]。

    2  选择滴速

    2.1  掌握滴注速度的计算

    输液速度(ml/min)=要求输注剂量(ml/min)输注药物的浓度或=液体总量(ml)标示输液时间(min)  2.2  掌握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  通过了解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心肺肾功能、病情轻重等生理病理情况,选择正确的滴注速度。

    2.2.1  年龄  一般情况下成人滴注速度为40~60滴/min,紧急情况下加快至80~120滴/min,但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小儿按2~3滴/(kg·min)计算,一般不超过40滴/min。12岁以下除大量失水者外,一般速度不宜过快[7]。新生儿:3 gtt/( kg·min)。婴儿:2 gtt/ (kg·min)或3~4 ml/(kg·h)。幼儿:1.5 gtt/(kg·min)或2~3 ml/(kg·h )。儿童:1 gtt/(kg·min)或2~2.5 ml/(kg·h)。

    第3期李春慧等.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因素与滴速选择··

    2.2.2  体表面积  若输液的目的在于维持体液平衡,则24h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为1 500 ml,对中度脱水患者为2 400 ml,严重脱水者为3 000 ml[3]。

    2.2.3  身体状况及病情  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人体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但心肺功能良好者,静滴的速度要快。一般应以每分钟10 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如有必要甚至可在手、足同时静滴(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促使病情好转。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非用不可时应谨慎,使药液呈小滴,滴速最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对需要输进药物又限制体液或者要迅速控制在90滴/min左右[3]。

    2.3  掌握药物的性质

    2.3.1  药液的成分、浓度  如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开始输入时,速度应逐渐增加到需要水平,以免出现高血糖。输入结束前,输入速度应逐渐减慢,以防止发生低血糖。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液的不同浓度,按实际每毫升的滴数计算输液速度。一般浓度高、比重大与每毫升滴数成正比,与静滴速度成反比[3]。

    2.3.2  药液的渗透压  如输注低浓度盐水通常滴入速度为250~400 ml/h,最快为500 ml/h。输注0.9%生理盐水通常滴入速度为100~200 ml/h,最快为300 ml/h。高浓度盐水滴入速度应控制在50 mmol/h以下[7]。如过快输入高渗等液体可能引起渗透性利尿造成脱水;过快地输入低渗等液体有可能导致肺水肿或充血性心衰。

    2.3.3  药理作用  治疗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滴速应快,一般要求在15~30 min滴完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抗心律紊乱、抗癌药、肝素、钾、血管活性药和催产素等,当速度太慢时,患者不但不能获得有效的药物浓度或液体的量,还可能导致输液针管被血凝块堵塞[3]。在采用静滴青霉素溶液时,采用高浓度、短时间、分次给药更为合理。在可靠安全的浓度范围内使每次静滴的青霉素溶液浓度较高,即每次配药的液体应较少,如0.9%NS 100 ml/次;若患者无左心功能不全等限制液体滴速的病情,则每次输液静滴速度可稍加快,如成人40~50 gtt/min。

维持血压者20滴/min,如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输液速度不超过30滴/min,而大出血严重脱水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一直是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探讨的问题。静脉穿刺技术的好坏取决于穿刺者的技能,对穿刺是否满意取决于患者及家属对穿刺者的评价。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结如下。

  1.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成功的穿刺操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要稳定,穿刺时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有急躁情绪。要心平气和,胸有成竹,稳中取胜,认真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

  2.穿刺的注意事项

  2.1 扎止血带松紧要适中扎止血带过紧,使静脉压力过度增大,导致进针后静脉血迅速外溢,造成患者紧张或畏惧的情绪。止血带扎得过松,脉管不充盈,达不到穿刺效果。

  2.2 穿刺时嘱患者勿握拳握拳可导致血管变扁平,使血管充盈不够,造成穿刺失败。握拳还可使皮纹呈横向走行,增大进针阻力,加重疼痛。穿刺者应该轻轻地握住患者的四指向下压,使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成弯曲状态,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固定血管,又可以纵向绷紧皮肤,以减小进针阻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3 直接或间接穿刺血管对于一般患者的血管而言,穿刺时使针头与皮肤呈30°角,快速直接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平行进针,达到进入血管的需要长度。如对高热、脱水的患者因血管充盈度不够,采用直接穿刺法,就很容易使针头压迫本身不够充盈的血管腔而刺穿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对于此类血管,应采取间接穿刺法,即先穿入皮肤,再沿血管侧面刺入血管腔效果会更好些。

  2.4 穿刺者在穿刺时的针感非常重要如穿入血管壁时有一种突破感,见回血后,应立即将进针角度改变为20°左右,再沿着血管腔行针,此时的感觉是空感。如果体验不到针感,遇到回血慢或根本不回血的情况时,就会误认为穿刺失败,出现重复穿刺的情况,加重患者的痛苦。所以护生要勤于练习,以培养自己进针的良好感觉,对于穿刺是否成功做到心中有数。

  2.5 一些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对于慢性病患者,注意保护血管,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血管依次进行穿刺。对浮肿患者,可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事先用手向四周挤压穿刺部位,暂时驱散皮下水分至水肿消失,即可显示静脉血管,消毒后在静脉上方做直接穿刺。对血管较细的患者,穿刺前选择小号输液针头,穿刺时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以防刺穿血管。末梢循环差的患者,穿刺前先用热毛巾热敷穿刺部位,等局部血管充盈后再进行穿刺。

  3.冬季静脉穿刺注意事项及体会

  静脉注射时不仅在夏季要做到“一针成功”,而且在冬季也要想方设法做到“一针成功”。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患者抗寒能力较差,又因身体不适,纳食差,血管本身就不充盈,加之外界气候的影响,寒冷的刺激会使患者的体表静脉血管收缩,管腔狭窄,导致手背静脉网变得非常细,甚至看不清。这就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难度,使穿刺的成功率大为降低。多次穿刺也给患者造成紧张情绪,甚至痛苦不堪。由此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因而惧怕静脉注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何提高冬季静脉注射的成功率,达到“一针成功”的效果,除掌握必要的技术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冬季由于门诊患者在输液前都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室内外气温反差较大,寒冷的刺激会使患者手背浅静脉网收缩,患者进入室内后,一般不要急于做静脉穿刺,要稍等十几分钟,使体表血管得到扩张后再行穿刺。如果室内有取暖器,可用烤手背的方法提高手背静脉网的温度,达到血管充盈的目的。(2)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患者采用前法依然很难让手背静脉充盈,此时可让老年患者双手放入温水中浸泡10min左右,也可使手背静脉完全充盈,血管扩张。另外,还可用盐水瓶或热水袋灌开水暖手,也可使手背静脉网增加血流量,以达到血管扩张的目的。

  冬季虽然是静脉穿刺难度最大的季节,但要根据现有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让手背浅静脉网扩张后再行穿刺。这样极大地提高冬季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可供护生在冬季做静脉穿刺时参考并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