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体阴影制作方法研究

 LibraryPKU 2014-08-10
 一、 数据介绍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全国30米分辨率的ASTER DEM,数据量大小为58G,WGS84坐标,像元类型为SIGNED 16 BIT INTEGER。NASA公开了全球30米分辨率的ASTER DEM,并可以免费下载。  

二、山体阴影生成  

我们知道,在ArcMap中有Hillshade工具用来生成山体阴影;ERDAS提供Shaded Relief工具;ENVI的山体阴影工具存放在Topographic Modeling中。我们分别使用这三款软件进行山体阴影的生成,结果如下所示:

\

整个生成过程中,ArcMap在处理大数据量栅格影像时相对要慢,而且处理地理坐标系的DEM时,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上图中,我们会发现平坦地区出现大量凸点;ERDAS效果与ArcMap不相上下,凸点明显。相比前二者,ENVI处理的速度最快,效果最好。  

综合上述分析,使用ENVI生成山体阴影为最佳选择。但是,ENVI处理生成的山体阴影文件数据量大小为120G左右,非常不利于数据传输。如何减小其数据量?——数据压缩。  

三、数据压缩  

上文提到,ENVI处理生成的山体阴影文件数据量大小为120G左右,比原始的58G大接近1倍!这是因为ENVI在生成山体阴影时采用的是32 BIT FLOAT像元类型进行存储,因此,数据量上是原始文件的2倍左右。  

众所周知,目前比较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有JPEG 2000,ECW和MrSID,但它们均无法对浮点型的影像数据进行压缩。因此,在压缩山体阴影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像元类型转换,转换成压缩算法支持的格式。在此,利用ArcMap的数据导出即可。具体操作如下:  

1、加载山体阴影数据至ArcMap中,在图层右键属性中选择Symbology选项卡,选择Stretched,设置Stretch Type为Min-Max。如图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影像数据进行统计时一定要忽略无效值。

\

2、设置完毕后,选中影像图层点击右键,选择Data—Export Data,在Output Raster下,选择Use Renderer,即可将影像转换为UNSIGNED 8 BIT INTEGER像元类型存储。  

通过对像元类型的转换,影像文件大小减小至30G左右。在此基础上,进行MrSID压缩,最终的全国30米分辨率的山体阴影数据量大小为680M。  

四、小结  

本 文以全国30米分辨率ASTER DEM为例,介绍如何制作高质量,小数据量的山体阴影。通过对ArcMap、ERDAS以及ENVI三款软件山体阴影的对比,确定选用ENVI生成的山体 阴影质量最高,效果最佳;利用数据压缩技术,将山体阴影由最初的120G大小压缩至680M,一方面提高其浏览速度,另一方面也更易于数据的携带与传输, 更好的用于制图与其他相关的应用领域。图3即为采用山体阴影产品制作的色彩地貌晕渲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