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宫

 好书0716 2014-08-10
洛阳皇宫,隋时称紫微宫。贞观元年,唐太宗号洛阳宫;显庆二年12月13日,唐高宗正式定洛阳为东都,把洛阳宫城当作自己的“东宅”;武则天称制以后,光宅元年(684年),定为太初宫。第二年9月5日,洛阳被定为神都。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太初宫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规模宏大,华美壮丽达到顶峰。

东汉的都城位于洛阳,皇宫分南宫和北宫,分别位于洛阳城南北,中间距离为七里,用复道将两宫连接起来。复道中,皇帝走中道,护从夹护左右,十步一卫。
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纳万人。殿周围有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用纹石作成,墙壁饰以彩画,金柱镂以美女图形。
德阳殿高大雄伟,据称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可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
洛阳城外,散布着众多的供皇帝游乐的苑、观。苑有西苑、显阳苑、显明苑、灵昆苑等。其中西苑为最大,游乐设施最俱全。
洛阳宫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相当于约三个半的故宫大小。(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

唐神都洛阳的皇宫基本上保留
了隋代建筑规模和样式,
皇城绕其四周。它位于皇城之北,西有夹城,东有东城,北有圆壁、曜仪之重城,整个宫城落入皇城北部。据考古勘察,城北墙从郭城的西北角往南五百八十四米,再东折一百八十米,即北墙的西端起点,往东经今孙家坑,全长一千四百米;西墙由北墙的西端点起,往南至今中州路北侧,全长一千二百九十米。南墙颇多曲折,从西墙南端起,往东经今定鼎南路、周公庙至予通街小学操场以东三十米处,全长一千七百米。南墙东西两端各长三百四十米一段,均北曲五十七米,形成东南与西南两角内凹的对称形状;东墙自北墙东端点起,往南折二百七十五米,后向东折三百三十米,至统角村东北角又复南折,全长一千二百七十五米,整个宫城呈倒“凸”状。城垣高四丈八尺,宽度在十五至十六米左右,夯层厚八至十厘米,内外皆包砖。因此,神都洛阳宫城无论在建筑的气魄上,还是在防卫的严谨上都超过了隋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