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不良心态的调适

 幸福快乐的成长 2014-08-10

  每一个孩子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长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有意识调适不良的教育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基。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不良教育心态调适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天使,他们的逐步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会给子女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子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性格狭隘逆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家长只有有意识地调整教育心态,才能规范教育行为,保证家庭教育效果。

  一、家长不良教育心态的表现

  所谓家长不良教育心态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恰当心理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过度溺爱、过分忽视、过高期望、过多保护、过于求成、过重压力等心理。家长的这些不良心态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对子女施加影响,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影响孩子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严重的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各种障碍。

  1.1过度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有些父母过分迁就和袒护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轻易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父母成为孩子的奴仆和孩子撒娇、任性的保护者。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压抑孩子的创造陛和进取精神,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识,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著名的教育家冰心说过: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因为母爱不健康。提醒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理陛地爱孩子,把握好,要分清合理与无理要求,对孩子实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1.2过分忽视。父母关爱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于事业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机会。有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或对孩子产生失望情绪而对其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有些家长则是不了解孩子的真实能力,制订的目标过低,极易完成,从而使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感觉迟钝,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会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和认可,父母如果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容易在孩子心理产生自己不够好而使父母不喜欢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1.3过高期望。过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力所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只要发现子女在某方面有差距,就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去赶。有这类心态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班级或年级排名十分敏感,分数和排名是他们情绪波动的焦点。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子女的教育行为,,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亲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图慕虚荣等不良个性。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欣赏、发现他的独特性,在尊重他的独特性的基础上适当帮助、引导,挖掘其潜能,给予适当的期望。

  1.4过多保护。过多保护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其教育行为表现为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送孩子到幼儿园迟迟不愿离开:孩子放学晚回家几分钟就坐立不安、浮想联翩;孩子考试自己比孩子还要担心、害怕;生一点小病就大惊小怪等。这种过多保护,不仅限制孩子的正常、必要的活动与交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学习、锻炼和发展机会,而且会造成孩子想象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缺乏,容易形成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封闭退缩、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品质,严重的会以自虐自残的方式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所以,家长要认识过多保护的危害性,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5过于求成。过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材、快成材。在教育行为上表现为盲目进行早期教育,认为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在这都是为你好的招牌下,威逼、利诱孩子学习那些孩子们根本不愿意学的东西。在方法上不考虑儿童的特点,生搬硬套、成人化或施以拳脚棍棒。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子女的兴趣,影响了子女个性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容易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错误地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教育早早教育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1.6过重压力。有些父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有些父母为炫耀自己的孩子聪明,过分强化孩子某种技能的早期训练而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追求某种表面的、暂时的成功。这种心态的结果会刺激孩子追求虚荣及形成敏感、偏执等不良心理,也容易形成妒忌成性、冷酷无情的性格。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当工具,而是与孩子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产生的原因

  家长教育孩子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情况各种各样。不良的教育心态使家长对子女的感受、评价和态度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很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所以,有必要对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有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从上一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经验型的家教思想有许多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再加上缺乏育儿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教育观,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现象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常常误将正常现象当作异常,错误地把关爱等同于娇惯,把严格要求等同于监控孩子,把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等同于学习成绩好,使家长在如何帮助孩子成人、成材方面一错再错。

  2.2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上出了误区。许多家长没有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尊重儿童,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待,支持孩子探索世界,管教孩子的态度仍是居高临下。在教育目标上重智轻德,关心孩子能否考高分,而对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怎样让孩子富有爱心、责任心则重视不够。在教育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物质充足、沟通薄弱,更多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时间上重视学龄后的教育,轻视学前教育,而实际上0-6岁特别是3岁前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各方面进步最迅速的时期。

  2.3社会现实给家长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家庭的主流格局,特别是城市的主流格局逐渐趋同,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寄托几代人的希望,家长们担心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什么差错再也没有机会弥补,所以在孩子的问题上考虑得越来越周到,做得越来越仔细。特别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哈佛女孩清华女孩媒体宣传的影响,再加上升学、就业的竞争压力和带有片面性的人才观在社会上还有相当的影响,更强化了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急于打造子女成才的心理和行为,于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行为,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存在的反差,成为许多家长产生极大的困惑和痛苦的原因。

  三、家长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要清除和避免家庭中的种种心理污染,家长就要有健康的心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3.1保持健康的心态。家长心态反映了家长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能力。作为家长,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1)理解孩子,遵循孩子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保护孩子的天性;(2)宽容孩子,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恶他们;(3)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和他们的学习成果,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方法启迪和挖掘孩子的潜能;(4)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接受家长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与孩子互动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3.2努力完善自我。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家长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做到:(1)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2)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3)学会反思,通过别人的评价和自身反思来认识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正确恰当的评价,当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时应及时改正,切不可自卑,自暴自弃,更不能把不良情绪和烦恼带回家,迁怒到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作为撒气的对象。

  3.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生活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问题引起的,在教育子女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培养的目标和策略不一致,影响家庭的和谐。因此家长们应注意:(1)取长补短。家长针对各自性格的长处与短处,做到取长补短,发挥各自性格的优势,促使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的教育影响必须保持一致。(2)遇事有理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冷静地分析,妥善处理,保持理智,避免感情失控,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有了成绩时,家长也不要过分夸奖,依据家长与孩子约定,理智地处理。(3)持之以恒。对待孩子还特别需要耐心,不能三分钟热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教育内容时刻融会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靠滴水穿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直到问题圆满地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素质决定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孩子心理素质,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发展。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特别是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的心理调适,预防家长不当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过硬、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