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银类雪的白瓷

 红豆居士 2014-08-10
宛若一朵娴静的莲花
如银类雪的白瓷
2014-08-05 03:46:22大河报

    台北故宫邢窑穿带壶

    隋代邢窑白釉盘口瓶

    邢窑白釉叶口执壶今年纽约佳士得春拍拍品

    □老妖(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供图)

    白瓷一般是指在含铁量低的白色坯胎上,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的瓷器。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白瓷的烧制成功,丰富了陶瓷的色彩,是中国陶瓷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白瓷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青瓷独霸天下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磁州窑系的黑白花、红绿彩瓷、青花瓷……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奠定了基础。

    白瓷是高古瓷收藏里重要的品种,资料显示,长沙东汉墓出土过几件类似于白瓷的灰釉器皿,而较为成熟的白瓷则是出现在北朝时期。在此之前,人们日常使用的多是青瓷、黑釉瓷,可以想见,当最初的白瓷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带给先民们的惊喜。

    北朝时期白瓷的胎土细白,大都经过淘练,未施化妆土,釉面薄而均匀,釉色泛青、泛黄,还带有青瓷的痕迹。早期的白瓷相对粗糙,直至隋时才逐渐发展成熟。这时期的制瓷技术娴熟,相当一部分胎质较粗的胎体上开始施化妆土,用来加强烧制成型后的白度。

    唐代是白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相对于南方的越窑青瓷,此时的白瓷亦风行一时,著名的窑口有邢窑、巩县窑、密县窑、相州窑等等,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形成了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

    这件白釉叶口执壶,是今年纽约佳士得春拍的拍品,其壶口叶形,细颈,溜肩,口沿至上腹部有曲形柄相连,喇叭状圈足。此器造型奇特,釉面纯净、清透,似雪类银,充分突出邢窑白瓷的特点,此壶以425000美元成交。

    邢窑的白瓷除了以釉色洁白,“如银类雪”见长外,还以多变的造型及朴素的装饰独具风格,与巩县窑一道曾经作为贡瓷,被皇室所选用。白瓷在璀璨繁华的隋唐文化中,宛若一朵娴静的莲花,清新、素雅,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