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来一碗销魂的小面

 锦的城 2014-08-11
来一碗销魂的小面

    来一碗销魂的小面
    羊男
   
    很久之前,我还没有去过重庆,就已经听说了小面。在重庆籍朋友的口中,小面是美味的代名词,浓缩了家乡烹饪的精华;在漂泊摄影师的笔下,小面是销魂的食物,每次想起就抵一次荡气回肠的旅程;在《舌尖2》的镜头里,小面是重庆的早餐名片,每天早晨担当起唤醒山城居民的重任。
    我在广州的重庆餐厅的菜单上见到过这道主食,也点来尝过,只是寻常的麻辣,味道不如钟爱的担担面浓烈丰富,并无惊艳之感。“出了重庆,再无小面,你吃到的所谓重庆小面只是徒有其名。”每一个在重庆生活过、与小面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如是说。“即使只为吃一碗小面,也必须去一趟重庆。”我暗暗下了决心。
    重庆之行确定后,觅食清单拉了长长一串:烤鱼、老火锅、芋儿鸡、红汤羊肉锅、乌江鱼炖豆腐……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重庆小面。时间太少美食太多,不能浪费每一个用餐机会,我特意向重庆本地人打听哪家重庆小面最地道好吃,是本地人帮衬而非游客追捧?得到的回答是,随便一家都好吃,没必要刻意找。
    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同行的朋友决定还是按图索骥,到“重庆小面50强”排名第一并在《舌尖2》中高调亮相的老太婆摊摊面朝圣。在高德导航与百度地图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目的地附近,却死活找不着,迎面走来几位重庆大妈,向她们打听面店所在,大妈们用浓重的重庆口音七嘴八舌地回应:“关门啦,每天只开到中午就不开了”;“他家没什么特别,都一样的”;“前面还有两家也是50强里排名前十的”……我们这才心安理得地在路口一家面摊前坐下,要了两碗小面。
    不消片刻,小面上桌,赤红妖娆、麻香扑鼻,十几种调料将面条层层包裹,碗里满是欲望的气息。咽一口唾液,夹起一箸放入嘴里大嚼,味蕾瞬间悉数打开,如有无数美味精灵在舌尖上起舞。柔中带韧的面条凝聚了调料们的麻辣鲜香,此处的鲜,是油辣子海椒与花椒的新鲜生猛,它们赋予了小面勃勃生机,而此前我吃过的小面,正因缺了这份生机,充其量只是无灵魂的躯体。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我敬重的摄影大师严明,也就是在文章开头称小面销魂的那位,以重庆为起点沿着长江行走拍摄,一路上创作之余,还总结出小面的地域变化:顺长江往东走,到万州时口味还差不太多。到了奉节、巫山,已不似重庆市内香韧油黄,总体上还有麻辣味,但麻味已经减少。等到出了巫山行至湖北巴东,就只剩下辣味,再也不能称之为小面,如一座凸起的奇峰随着江流走势逐渐被抹平。
    小面上桌时,我拍了一张照片发上微信朋友圈,别的朋友被面的色泽卖相吸引,在外漂泊的重庆人则看到了乡情,“你在重庆!只有重庆的小面,才有如此姿色。”人对味道是有记忆的,小面的记忆独特而深刻,在重庆会吃,离开重庆会想,却又只能想。
    在离开重庆之前,毫不犹豫地再去吃了一碗小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