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志强教授治疗膜样性痛经经验

 杏林脉香 2014-08-11

郭志强教授治疗膜样性痛经经验

郭志强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悬壶四十余载,学验俱丰,治疗诸多疑难杂症,从理论到临床都有灼见,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试探讨郭老师治疗膜样性痛经的独到之处。

1.病因病机

膜样性痛经.又称脱膜性痛经,因子宫强烈收缩而致经行小腹剧烈疼痛。甚者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并伴经量过多,掉下腐肉样血片,属于功能性痛经的范畴。临床属于重症,严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质量。

郭老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诸病源候论》中称“月水来腹痛”,《景岳全书》又称“经行腹痛”。《景岳全书·妇人归》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女科经论·月经门》云“有经行前脐腹绞痛如刺……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搏于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人之血室,经事来,邪与血争,故作疼痛”。郭老认为,前书所言,阐述了痛经的病因病理,而后者所云,则相当于膜样痛经,故膜样性痛经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风冷阴寒之邪内侵;或外感风寒,冒雨涉水,或内伤生冷。总之,血为寒湿所凝,冲任胞脉瘀阻日久而发生剧烈性腹痛。临床经验也证实了以上所述,其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或者阳气虚弱。阳虚气弱则气化不利,气化不利则痰湿脂膜不化,痰湿凝聚,脂膜蕴阻,内结于子宫之内,是以形成膜样性血瘀   。故郭老认为,膜样痛经之血瘀由脂膜、痰湿、瘀血凝结而成。

2.辨证论治

2.1针灸疗法

行经期针灸疗法。主穴: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腰阳关,伴腹泻配足三里。中极、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三穴平补平泻,通调冲任脉气;气海为任脉穴,施烧山火法以温暖下焦,可增强体质,为郭老经验效穴;腰阳关、肾俞亦施烧山火法,使腰骶和腹部有热胀感,从而温补。肾阳。诸穴合用,手法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2.2中药口服

郭老自拟基本方:逐瘀脱膜止痛汤。组成:炮附子(先煎)10g,肉桂10g,五灵脂()10g,蒲黄()10g,三七粉(分冲)5g,三棱10g,莪术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益母草15g,木香10g,延胡索12g,川断15g,枳壳6g。行经期服用3~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腰酸明显者,加入杜仲15g,狗脊10g,桑寄生15g,补骨脂10g;小腹冷痛明显者,加人艾叶10g,鹿角片10g(先煎)以温阳去寒;大便溏者加入炒白术25g,党参15g,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腹痛剧烈,甚则昏厥,四肢冰冷者,加入人参10g,琥珀粉2g,乳香、没药各6g;若大便秘结者当辨寒热,夹热者去附子、肉桂,加瓜蒌5g,枳实5g;属阳虚寒秘者加肉苁蓉10g,何首乌15g,以温阳通便。

2.3治疗特色

郭老师治疗本病注意标本兼顾,针药结合,整体调治。经期口服上述中药,同时针灸治疗以救急,非经期根据兼证酌情选用金匮肾气丸、艾附暖宫丸、乌鸡白凤丸、逍遥丸等以调节整体机能。根据北方人体质多偏寒,摄生不慎,失治误治导致阳虚体质者居多,且程度较深。故对阳虚程度相当严重之膜样痛经患者,可大胆运用附子、肉桂等温里药物。其中附子大辛大热,可温通五脏之阳:而肉桂既有温经助阳的扶正作用,又能温经活血以散其瘀,还有温阳化气、利水溶脂以脱其膜的作用,可谓一举数得。川断补肾助阳,又有一定的活血作用,补中并通利,经期用之甚合。三药合用,理气活血温阳,相得益彰,效果奇好。三棱、莪术在使用中,不仅能攻逐血瘀,减轻疼痛,而且未见出血增多。膜样血瘀,道深途远,由脂膜、痰湿、血瘀凝结而成,非峻品逐瘀,温经助阳,不足以直捣窠臼,攻泻而祛除之。蒲黄、五灵脂乃失笑散,合三七粉化瘀止血,并有止痛之功。木香理气,延胡索化瘀,一气一血,相合而止子宫血海之痛。枳壳、益母草辅助子宫有规律地收缩,排出瘀膜,缓解子宫在收缩时的痉挛性。诸药合用,急则治标,兼以顾本,一般用1-3个经期即可痊愈,且很少复发。

3.验案举隅

侯某,女性,26岁,已婚,工人。20054月初诊。

患者16岁初潮后即有痛经史,素体畏寒肢冷.痛经遇寒加剧,间断口服艾附暖宫丸症状有减。20037月因经期淋雨,感受寒凉,痛经又作,其痛日剧.偶致呕吐,甚则昏厥。曾用消炎痛、艾附暖宫丸等品间断口服。连治6个月,未见寸功。刻下症:经水来潮第1日,小腹痛剧,量多色暗,血块多,伴烂肉样组织;血块及烂肉样组织排出后痛减。同时伴小腹及腰膝冷痛、便溏乏力、纳欠神疲,舌质暗体胖,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治当益气补肾,逐瘀脱膜。方用逐瘀脱膜止痛汤加味,药选肉桂5g(后下)党参15g,五灵脂10()蒲黄lOg()三棱10g,莪术10g,炒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益母草15g,枳壳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附子10g(先煎)艾叶10g,川续断15g,三七粉5g(分冲)炒白术25g,五剂配合针刺,经上述处理,l疗程(5 d)后,腹痛明显减轻。后瞩其口服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艾附暖宫丸,经期口服逐瘀脱膜止痛汤加减配合针刺,连续治疗3个月.痛经治愈,随诊至今未复发。

4.结语

郭老辨膜样痛经以阳虚立论,主要为肾阳虚,日久或体质因素可兼脾阳虚,属寒凝血瘀重症,治以温经助阳,逐瘀脱膜止痛,针药结合,标本兼治。又常因时、因人、因地而灵活变通,随证加减,屡试屡验,常收奇效。在预防与调护上,郭老嘱夏季少吃冷饮。一定要穿上袜子以保护足心,经期忌生冷,慎起居,勿游泳:涉水,以防寒邪人侵;节制房事,防止房劳多产(包括人流、药流),损伤肝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