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旱灾大量人畜吃水难致损失40亿 凸显“水危机”

 夷陵书馆 2014-08-11

  田地龟裂、水库干涸、河床裸露、玉米等农作物枯萎、人畜饮水困难……今年6月以来,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大范围干旱,这场“63年以来最严重旱情”,正在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严峻“烤”验。

8月6日,两组数字让这场“大旱”格外沉重:来自河南省民政厅救灾处消息称,持续两月的旱灾已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40.0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33.77亿元;另一组则来自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目前全省旱情严重,秋粮受旱面积2714万亩,其中重旱863万亩。

“与洪涝、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不一样,旱灾波及面积更广、抗灾难度更大,持续破坏力和影响更深。”有关专家指出,眼下的旱灾也凸显了水资源的短缺,这也意味着抗旱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不能丝毫“掉以轻心”。

“干旱”已演变成“旱灾”

入夏以来,“干旱”这个词就开始在河南频繁地出现,这也让习惯了夏季防汛的河南农民有些“措手不及”。

来自当地气象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240毫米)偏少60%,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小值。加之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严重短缺,地下水位下降,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断流,35%的小型水库基本干涸。

有农业专家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干旱时间长,又处于玉米等秋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这场干旱已经演变成了“旱灾”。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成章说,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农作物总产量预计会有所减少,具体的数据还要看秋收统计。“现在的情况是吃水都困难,有些旱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就直接放弃农田灌溉了,首先得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因为缺少灌溉水源,驻马店、周口等地甚至出现了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绝收玉米的情况。

“7号就立秋了,季节到了,就是有水浇,也不结棒儿了。这季庄稼肯定是完了,收成是零,每亩地还投入了300多块钱。”驻马店遂平县文城乡的一位种粮大户老王向记者解释说,现在玉米“长在地里,耗地力,不如粉碎玉米秆还田,还能养养地,等待10月份种麦。”

除了农作物,持续的干旱天气对畜牧养殖也将产生影响。在很多地方,玉米作为重要的牲畜饲料,如果减产了势必对鸡、猪、牛、羊等肉价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高温还可能破坏猪体内的热平衡,引起热应激,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诱发各种疾病;同时,高温还可能使猪食欲下降,生长速度降低。持续的高温也会严重影响母猪受孕繁殖,从而影响其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