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战单反,机会在哪里? | 雷锋网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4-08-12

图片1毫无疑问,单反的拍摄能力,是人类手持设备中最强的。但作为专业性的代价,它们的体型和便携性,一直为人诟病,即使是专业摄影师也不会一直长枪短炮地把单反带在身上。所以才会有那句名言:“精彩瞬间到来时,最好的相机就是手上拿着的那一部”。

而现在和用户最近的相机,无疑就是大家随身携带的手机了。但手机受功率和体型的限制,它们的成像质量向来是专业发烧友所鄙视的。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及诺基亚808、iphone 5S、vivo Xshot等多代手机拍照怪兽的努力,如今手机和单反拍摄能力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手机有可能追上,甚至超过单反吗?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拍照手机的巅峰在何处?

首先,当然是选出合适的手机代表机型。注意,这里是选特定机型,而不是整类讨论。因为如果单纯按手机的单项最高峰和单反比较,单反其实并不占优。单纯抽出诺基亚808的4100万像素大底(CMOS)、Xshot的光学防抖和6P镜头、再加上苹果的神优化算法,怕是不少入门单反都会落马。

而要选机型的话,像素怪兽诺基亚808,处理器和系统优化不给力,严重偏科抓拍无力;三星S5和iPhone5s纵然优化好,但硬件并非顶级,故本文选来与单反一战的,是现在拍摄硬件实力的最高峰vivo Xshot。

在传统配置上,Xshot代表了现时安卓手机的主流旗舰水平。5.2英寸的1080P屏幕,搭载2.5GHz的高通骁龙801、3GB RAM和32GB ROM,支持最高128GB的TF卡拓展和5模13频的双4G网络,这些硬件的处理性能、连拍、图片储存、浏览和分享体验都已远超入门单反了。

而在专业的拍照硬件参数上,Xshot搭载的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使用的是Sony第二代堆栈式传感器IMX214,配以手机史上罕见的F1.8大光圈、光学防抖和双色温双LED闪光灯。这样的配置在手机中已经可以傲视群雄了。

差距在何处?

手机与专业相机在拍摄时会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呢?这里选取的是下面7个衡量点:

  1. 感光能力:摄像头的感官原件尺寸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理论上是越大越好。而手机的感光元件受手机尺寸的限制,除开808的怪兽大底,即使是Xshot的IMX214也只有1/3.06英寸。大家可以从下图直接对比出入门单反的APS-C传感器,和手机传感器之间的巨大面积差异。图片2
  2. 宽容度:是指摄像头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背光等场合看不清暗部细节正是宽容度不够的表现,它还是和感光元件的大小直接联系。但在这里,手机可以依靠成熟的HDR技术扳回一城。HDR是一项通过连拍数张过曝和欠曝的照片,机器合成高宽容度的照片。它可以帮助手机拍出接近肉眼所见,而且远超单反宽容度的照片。
  3. 镜头素质:在摄影圈,其实镜头素质才是最受重视的硬件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了进入感光器的影像。专业单反的长枪短炮价格远高于机身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所以Xshot作为摄影怪兽,也配备了6P镜头,其可减少大光圈可能带来的边缘劣化问题。而手机在这里的优势,则源于其小巧的感光元件。因为元件小,所以镜片可以更小,成本更低(等于可以用同等价格换来更高素质的镜头)。
  4. 防抖: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防止/去除用户手抖带来的影响,分为光学和算法防抖两类。前者在单反领域早已普及,但在手机中使用光学防抖的,也就只有Xshot、LG G3等数部旗舰机。而手机在这里的优势则来自处理器的性能,其可通过更强的算法进行防抖。当然,手机本身的轻巧也能有效减少手抖的几率……
  5. 景深:说白就是摄像头对拍照主体以外的虚化能力,其和焦距、光圈直接相关。光圈越大虚化能力越强,而且带来的高进光量可以提高画面亮度和成像质量。由于手机镜头多采用定焦广角头,所以大光圈相对好做,而Xshot更是将光圈放大到F1.8,这是入门单反标配镜头所无法企及的。而焦距这个和物理尺寸直接挂钩的参数,是单反能做到更好虚化的重要原因,手机就无能为力了。
  6. 白平衡:即照片和人眼所见的颜色差异度,照片颜色和肉眼所见越接近,白平衡就越准。因为人眼的修正能力,所以我们即使在橘黄灯光下仍能“感觉/脑补”到物体的原色。但机器是不经脑补直接反应物理颜色的,所以它们需要算法来修正颜色表现,而这个算法得靠厂商的算法和优化。总体来说,单反厂商的主业是相机调教,所以白平衡是有绝对优势的,而手机厂商精力、资金和经验有限,白平衡仍在改进的路上。
  7. 抓拍:其与对焦速度、成功率、快门速度直接相关。单反在这些硬参数上虽然可虐杀手机,但前提是要带着单反……而手机除了随身携带即开即用外, 还有各种功能辅助,而且Xshot在任何状态下双击快门,手机就会自动拍下5张照片,其实用抓拍力上明显更靠谱。图片3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感官元件的尺寸开始的,手机为了便携选择了小的,单反为了效果而选择了大的。对于单反,大感官元件需要配合大镜片组,导致成本和体重居高不下;而手机虽然感光元件小是硬伤,但其带来了单反无法比拟的便携性,而且缩减下来的成本,可以换来更好的镜头组和元件技术(索尼IMX系列传感器这几年的换代速度早已远超单反领域)。

此外,手机有高性能处理器的加成,HDR、多图合并、抓拍辅助等技术都是入门单反难以做到的。相比技术进展缓慢的单反,手机仍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镜头、元件技术和辅助功能的提升,让手机拍照效果超越入门单反成为可能。

虽然总体来说,即使是代表手机最高水平之一的Xshot,其与单反仍有一段距离。但是业界的确需要Xshot一样的机型作为拍照性能标杆,让手机拍照性能更快地追上单反。

毕竟拍照是个很重要的功能,有些场景,800万像素就足够了,但有些场景即使是1600万像素,我们也会嫌它不够清晰。而且很多精彩瞬间到来时,根本不容得我们掏出单反,“最好的相机就是手上拿着的那一部”更多的是对单反便携性的无奈。

手机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相机,诺基亚808、Xshot一类疯狂追求手机拍照力的产品,它们的意义要比大家预想的重大得多:珍贵的瞬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手机的拍照能力提升得越慢,我们错过的,就越多。

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