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

 啥不是6159 2014-08-12

2014-08-01 11:24:42 来源:宝藏网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1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故名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于1904年由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金石篆刻家在杭州发起、创立,是中国第一个专事篆刻艺术的全国性社团组织。经过十年营建,西泠印社声誉鹊起。1913年吴昌硕被公推为首任社长,撑旗领路,社会影响日渐广远。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2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苍石、昌石、昌硕、仓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孝丰(今安吉县)人。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造诣颇深,在清末民初海派画坛亦占据突出地位。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3

吴昌硕与西泠印社

 


吴昌硕与西泠,可谓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印社发起之初,吴昌硕热情响应,并于孤山之脚,柏堂之后,清除杂草,开拓数亩地,集资营造西泠印社。逢民国初年社会变革、军阀混战,吴昌硕居孤山一隅,兴土木,建亭阁,凿岭开道,植竹布梅。西泠印社便是在他身任社长一职(1913年——1927年)这段时间大致成型。

 


除兴建房舍,吴昌硕对西泠印社的未来发展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思想,他说,“顾社虽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玺汉章与夫吉金乐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资博览考证,多多益善。”吴昌硕主张兼收并蓄,不划地自域,以开放的姿态,聚集国内著名书画篆刻家,并引进海上题襟馆书画会入驻进行互动。此外,他还积极推动与日本书画镌刻界的交流,发展吸收日本社员,确立了西泠印社的国际地位。据悉,西泠印社开设之初便有两位日本名家渡海前来加盟。目前,西泠印社几个当代的日本社员,如小林斗盦、梅舒适、莳田浩、今井凌雪、中村淳、师村妙石等,都是日本的重要人物。如今,西泠印社成为国内少许吸引国外社员的社团,这无疑与吴昌硕“不以自域、兼收并蓄”的指导性思想有关。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4

三老碑石室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见《西泠印社成立启》),吴昌硕作为“诗、书、画、印”大家,其名人效应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汉三老讳字忌日碑》(简称《三老碑》)便是经吴昌硕带动和影响成功赎回的。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 “文字浑古遒厚,介篆隶间”,对于古代书法篆刻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浙东第一石”之称。1852年,三老碑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初归余姚周某,后转至江苏丹徒陈某。1921年,碑运至上海,陈某拟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众社员闻知“犹不忍其沦于异域”,遂在社长吴昌硕的带领下,发动浙沪两地政要、名流、社友,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赎碑运回浙江。因虑其久而复湮也,遂择西湖孤山之阳,西泠印社隙地,慎重庋奥建室,这便是有名的“汉三老石室”。而吴昌硕的《汉三老石室记》,便是用以志其事的。此后,西泠印社又逐步收藏有魏、周、唐、宋、元、明、清等时代的碑刻及汉画像石、仿石鼓等,对印学研究、文字考古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5

小龙泓洞石刻

 


西泠印社存有大量吴昌硕书写的匾额、楹联、石刻。这些艺术遗存无疑也进一步扩大了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据考,吴昌硕先后两次为西泠印社题写篆书“西泠印社”匾额,为观乐楼留下“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的长联,遁庵“天帱地载;山高水长”联对,并书写“潜泉”、“馔籕簃”、“金篆斋”、“岁青岩”、“返朴精庐”等苍劲擘书。他撰写了《西泠印社记》、《隐闲楼记》、题襟馆《研林诗墨》壁刻、仰贤亭《印人画像》壁刻等题记。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1

 
面孔:西泠峰骨·社长名片之吴昌硕_图2
缶亭
 

西泠印社的创立与发展,先生功不可没。如今的印社的 “缶亭”石龛,藏身着日本友人朝仓文夫为吴昌硕塑造铜像。这铜像年年日日日的守护着这百年老社,正如他生前爱护那般。

 (作者:马静)编辑:[马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