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博拉病毒揭秘与预防

 举手摘星辰 2014-08-12

  导语:近日,发病率超快、致死率高达50%-90%的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全球响起警号。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尽管西非疫情肆虐,中国民众无须恐慌。那么究竟什么是埃博拉病毒,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埃博拉病毒”有何危害“埃博拉病毒”有何危害

  二、“埃博拉病毒”有何危害

  埃博拉病毒病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可持续2天至21天。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1日通报,此轮疫情自2月份在非洲几内亚被发现,截至7月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共计报告有1323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截至发稿,已有826人死亡。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8月1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称:“疫情蔓延比我们努力想控制的速度更快。”

“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

  三、“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状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病毒已开始摧毁人体免疫系统。这种病毒的潜伏期(从被感染到首次出现症状)是2到21天。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发展到第二阶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肝、脾、大脑和其他内脏里会出现血液凝块。病毒穿透血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入到周围组织。感染者会出现全身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

  接下来,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几天后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者会痊愈,而其他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阶段——出血热。机体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渗血。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死亡。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1994年,一名34岁的瑞士女性在科特迪瓦对一只死亡的黑猩猩做尸体解剖时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随后她被送回国,但她恢复了健康,也未感染任何人。

如何传播全球发病分部“埃博拉病毒”全球发病分部图

  四、如何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何预防如何预防

  五、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因此,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虽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而引起的感染,但续发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例体液,或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丧葬操作造成的。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煮熟。

  预防避免接触

  第一、到非洲国家旅游出差要小心。

  第二、不要带那边的动物回来。

  如果被病毒感染,一定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上用干扰素或病毒唑,另外要对症治疗:比如内环境平衡,止血,抗凝等。(文章部分文字来源:39健康网、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