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随谈之:投资就怕“上不去、下不来”

 行为控制情绪 2014-08-12

 一般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尖,中间粗。也就是大部分是中等收入资产阶级,富豪和贫困阶级占比都很小是最稳定的。但是在投资思维上,其实最怕的恰恰是“上面的视野高度缺乏,下面的微观分析体系和细节又沉不下去,只会在中间的模棱两可状态”,这就是我所谓的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

 

从我在对一些投资名家们的学习和身边一些成功投资人的的观察中,只要在“上层”和“下层”这2端有一端具备很好的认知和水平,再配合上情绪的控制力和对自我能力的清晰认知,基本上就可以做出很不错的成绩了。而如果能将广阔前瞻的视野与精准深入的微观个体分析结合(虽然比重可能因人而异,我个人倾向个体分析占8成的主导比重),那么对于投资的帮助就更大了。对于一个较长周期的投资,其实就是找到远期前景明朗和具有吸引力,个体又符合高价值企业特征的投资标的,前者考验的正是经济格局发展的前瞻性,后者考验的正是具体个股大浪淘沙的能力。

 

而最麻烦的,则是既不具备深邃广阔的视野,大格局上只会看着“后视镜”来理解世界;同时又缺乏对高价值企业的抽象理解,自下而上从基本面和财务指标、商业本质等方面解构一个企业的能力很弱。这种既没有大局的方向感,又缺乏具体行动力的情况,就会沦为只能拾人牙慧,翻翻f10,被券商报告忽悠着走的尴尬境地了。这种“上不去,下不来”的典型特征一般是:看大的问题总是单线条的,非此即彼的,缺乏辩证思维的。而分析具体个股的时候又浮在表面,几千字下去都未必触碰得到核心和关键的要素。综合的表现就是逻辑性很差,归纳总结从繁杂信息中抓重点的能力很弱,迷失在各种“正确但片面”的信息海洋中,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艘诺亚方舟......

 

由于缺乏对大领域上前瞻性的判断,就很难找到一个长周期投资的逻辑支点,那么带给行动的影响就是天天提心吊胆,对未来总是充满恐惧。又因为缺乏对具体个体的内在价值的提炼能力,因此就对于个体的价值含量和表现要素、企业发展阶段以及估值特征总是不甚了然,听风就是雨,总是容易被三流的“业内人士”或者“权威人士”的只言片语搞的心神不宁。或者正相反,投资的标的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或者转折(无论是行业环境还是个体经营要素)却发现不了,依然以单纯的“长期投资”来麻痹自己......这样的状况,投资能得到好的结果吗?

 

但是最危险的还不是视野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做人秉性的问题。谁的视野和能力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学习是补充这方面素质的有效方法,一点儿也不神秘。当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更是格外重要。但一定不要成为一个抱怨者或者一个自怜自哀的人,甚至不光是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而且要千方百计远离这种气质特征的人。赌场里一个定理是:找到最倒霉的那个家伙,就是找到了钱。股市里的定理不妨修改为:远离最失败的群体,就是靠近了成功的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