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原创赏析】烘焙一杯雪酒,沁入夜的灵魂

 生活情趣678 2014-08-13
【原创赏析】烘焙一杯雪酒,沁入夜的灵魂 - 風一樣的精靈 - 風一樣的精靈
 
 
 烘焙一杯雪酒,沁入夜的灵魂

小羽

--赏析风茗竹影《幻境十二章》轻灵诗绪

 

  当诗歌行走在潜意识的河岸时,催眠的不仅是诗人本人,更会带给读者全新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心理暗示的妙处吧。

  

  幻境十二章,单纯从诗歌意境而言,更多是深层次心理波澜的花絮,换言之,是诗人生活经历,未来生活期许的浪漫自语,是一种潜意识里诗歌美学的流露。

  

  “腊梅刻入图案,太阳落入雪池,一朵月亮吐丝,春到秋,秋到冬,一些形式,像梅花,怒放在路灯里。”这何尝不是时间的高度概括,对于生命历程绘画写意式的总结呢?

 

  鲁迅曾对《红楼梦》有过精辟总结: 经学家 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闱 秘事……。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们,对于宏阔生活本身则见仁见智。在幻境十二章里,诗人演绎的是他眼中独特的春花秋月,世事流云。而腊梅,太阳,月亮,路灯,都被映衬在诗人自己布局的画像中,而穿针引线的正是如梦似雾般的轻灵诗绪。

 

  在第二副画卷中,虚实相间的意象环环相扣,小草,雾潮,斧头,后夜,在夜明珠样的诗句中“砍柴的斧头支起后夜”中缓缓启动,舞起幻境的慢三。


  第三幅画卷,是由不羁的想象构造了夸张的诗境,在冬日里,一座山被诗人轻慢的诗绪幻化成翅膀,飞向意念中的海,诗歌可以创造奇迹,说得正是富有激情的绘画般的笔触,可以直抵意念中的圣地,就像布达拉宫之于藏人的匍匐叩拜,如出一辙。

 

  第四幅画卷,手指,村庄,烟火,诗人在相悖的叙述中,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遗憾,然而,诗人并不妥协,继续用“二月的葡萄像一座城市”幻境下的抒写,演绎了一种云淡风轻的心境。

  

  乡村总是令人想起童年,父老乡亲,这种寻根式的乡村抒情,总是令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市人,感受到久违的泥土气息。

  

  蒙太奇的镜头主宰了第五幅画卷,而跳跃的节奏,依然继续着轻盈的诗绪。“时光,文眼,片段的血催生清晨之外的溪流,拐角拉着衣袖,”远近镜头不断变换,突然映入眼帘的蔷薇,带着荆棘,张扬而倾斜,但“我走,依然起步,依然将随途的金瓜种籽撒入回声的气场”彰显诗人浪漫情怀,而金瓜种籽无疑是对行走一生的乐观期许与憧憬。

 

  第六幅画卷,是对第五幅画卷浪漫的自然承接,云彩,风,天穹,夜与白昼,在拟人化的情境下,如落英般,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纵情于自我的天地间,此节诗歌语言尽显洒脱与不羁,尤其是“随处植在手掌或者池水边缘,一任潮湿或者干燥”令人把玩不尽,回味有甘。

  

 第七幅画卷,更多是诗人价值观的诗意再现,是一种含蓄的宣言,“我的粗造的手只扶犁铧,不扶暗涌的沼泽”,而“我不需要刺眼的目光刻意地慨叹,道路是仁慈的,不用设想什么可以撼动或是侵扰。”则是对于自由与平等的诠释与解读。

  

 特别第七节,在幻境十二章里有着特殊意义,在浓厚的抒情氛围中,此节有着不同其他章节的哲学思辨味道,提升了整首组诗的意境和视野,对于单一抒情诗歌而言,这种维度的拓宽,有助于挖掘更深层次的生命意识,生命存在的问题,对于诗人本人而言,或许也是未来诗歌创作提升的方向所在。

  

  在第八幅画卷里,夜未央,第二枚溅开夜的灯光,呼吸,还有白狐更增添了诗歌玄幻的色彩,而“白狐抵达,在清夜浅歌,在荒芜里悬挂一江芦苇。是的,可以一苇横渡。”隐秘中还是暗示了诗人对于荒芜的心理抗拒,对于白狐这一光明与希望借喻意象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信念。幻境未必是游移的虚无的,它所展示的,恰是心底隐秘的理想图腾的火花。

  

  如果平沙落雁、渔歌唱晚,是恬淡随意的生活哲学,是一种豁达开朗的秉性的话,那么在第九幅画卷中,“江面上只余半幅随意的轻舟,或者收藏晚烟,或者煮尽钟鼓。”则是诗人不经意的点墨轻抒手法,“收藏”与”煮尽”则更显洒脱与悠然,而“一箕黯淡的日子与我无缘,只喜欢读取落下印章的山水。”则卒章显志,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与情趣。

  

  在第十幅画卷中,诗人已不满足于雪花、柴草意象用于生活甘苦赐予的譬喻,而是用夸张手法,将虚无形象地解读,而“清酿”于“我再斟一杯,基于磨盘前妩媚的岁月的素描”一句中更显饱满与澄澈。   

  

  无疑,在本节幻境中,诗人更驾轻就熟地运用轻灵的笔触,破解幻境中最真实的心灵密码,而“也许虚无就是透过骨髓的绿草,湿了梅花,香了一骑摩挲橹声的眼眸,”是其中最富艺术表现力的诗句,运用的通感手法是多种感觉的集合,令诗歌的轻慢通灵色彩展现无余。幻境不虚妄,幻境不虚无,时光的磨盘与妩媚的岁月,是历经风雨洗礼后智者的肺腑之言。

  

  第十一幅画卷,诗人强化了上节的理念,幻境中是灵魂的独语,是信念的袒露,“灵魂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弥漫的苍茫的千峦百壑,我愿意留下峥嵘的悠远。就像回音石里充盈的年复一年的音符。”一句峥嵘,一句回音,令人读出诗人的精神诉求。

  

  末节画卷,更像是对于人生如梦尘世的总结,对于短暂生命而言,幻境的画笔,在跋涉的芸芸众生中每人一支,每人的足迹就是幻境中最自我的抒写。

  

  幻境十二章,以舒缓静寂笔调,轻灵醇美诗绪,勾勒出人生最丰富多彩的画卷,无论黑夜抑或白昼,浅斟低吟处,都见岁月这把熨斗熨烫生命的烙印。

  

  对于诗人而言,探索已知和未知生活的最好方式,是在诗歌中解剖自己的瞬间思绪与情感,进而满足精神谷底的诉求,以期达到自我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包括困惑、烦恼、遗憾、失落、喜悦与兴奋等诸多现实情绪的总和。真正的诗人,潜意识里是不惧怕解剖客观世界与主观心理的,唯有此,诗歌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曲径通幽,才能摄人心魄,深入读者内心隐秘处,达到琴瑟共鸣。

  

  或许参透人生玄机后的感慨,诗人故语,“季节无法复制,我愿意闲游在一些风采之外,像汉水,迢迢。”


附:散文诗《幻境十二章

【原创】幻境十二章

—— 文 风茗竹影

 

腊梅刻入图案时候,太阳落入了雪池,我看见,一朵月亮,正在吐丝。

最古老的墙体结着手式,像一开始的初春。

一些形式,就成了绝对的历程,春到秋,再到冬,像墙脚的梅花,怒放在路灯里。

 

小草破开了青石,地上开始氤氲雾潮。

我确定,这株草尖有凝烟的舞蹈,舞蹈了碎碎砂石,长成树林。

砍柴的斧头支起后夜,像篝火中拍着手掌的诗歌,燃烧我的眉毛,以及环绕的山峦。

 第一滴雪,滴在一杯茶里。

接着第二滴,像是阳光下宁静的笔,划入了流星。

一座山,便不经由地渐渐积累,突破云层,落入了时光中隔着目光的海。

 

我的手指被槐刺捆绑,世外的喧嚣的鸣叫激越地割着村庄,却遗漏了我的指间续续的烟火。

情愿这样,不经意地行走,让阴影深埋。

二月的葡萄像一座城市,在九月匍匐,在这最后的柳梢发芽。

 

而我面前,依然在读一本厚厚的书,漏掉的时光,萦绕着折叠的纸张,和醉心的文眼。

或者你想以片段的血来催生清晨之外的溪河,让重复的拐角,权且拉着我的衣袖。

山涧的蔷薇,那梗,依然像倒棘,张扬而倾斜。

我走,依然起步,依然随途将冬天的金瓜种籽撒入回声的气场。

 于是,云彩拿着针,穿着线,从我的窗口悄然而来。

碎断的句子便成了一苑青郁的风,挽着胳臂,滚动着汗珠,开满了四季。

一些可无视的话再次沁入地下,未有在路上形成省略的天穹。

夜,和白昼,便由着我轻轻挪移,随处植在手掌或者池水边缘,一任潮湿或者干燥。

 

不用设想将一些震颤的符号抛给我,我的粗糙的手只扶犁铧,不抚暗涌的沼泽。

便伸出夜,像静寂,若你愿意安静地来,或者坐在叩响门环的风里。

我不需要刺眼目光的刻意的慨叹。

道路是仁慈的,不用设想什么可以撼动或是侵扰。

 

若是第二枚溅开夜的灯光修形成道,我有一朵寄给星月的呼吸,幻作未央的瓦片。

白狐抵达,在清夜浅歌,在荒芜里悬挂一江芦苇。

是的,可以一苇横渡。

 

 更长或是更短的智慧,像我以文字作下的装帧,画一枚月,便是月;画一枚涟漪,可以筑桥。

江面上只余半幅随意的轻舟,或者收藏晚烟,或者煮尽钟鼓。

不必要惊起呼吸夜色的鸥鸟,我离开了漫长的尘嚣,只愿意看你摘梅浅笑。

一箕黯淡的日子与我无缘,只喜欢读取落下印章的山水。

 

若可,给九月一个亘久的地址,让寻来的雪花堆入我的柴草。

也许虚无就是透过骨髓的绿草,湿了梅花,香了一骑摩挲橹声的眼眸,若是可以兑取清酿。

我再斟一杯,基于磨盘前妩媚的岁月的素描。

 

拥雪煮酒,踏径折梅。

灵魂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弥漫的苍茫的千峦百壑,我愿意留下峥嵘的悠远。

就像回音石里充盈的年复一年的音符。

这一杯幻境敞开着衣怀,仰望或是低头,都有着一路曾经,在星辰里染色。

而季节无法复制,我愿意闲游在一些风采之外,像汉水,迢迢。

或者,冬至了,或者,可拈一朵月中雪花,目光,将酒杯,轻轻触摸。

【原创赏析】烘焙一杯雪酒,沁入夜的灵魂 - 風一樣的精靈 - 風一樣的精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